如今,我们正在共同经历一个全民自媒体的时代。
一部手机,一个自媒体账号,一段视频,就有可能让一个人一夜爆火,成为网红。
当然,也有可能让一个人遗臭万年,成为被网暴和人肉的“倒霉蛋”。
在这样一个拿起手机,开始录像的时代,每一个镜头既是保护自己的防具,也是攻击对手的武器,如何使用,总应该找到一个公认的朴素之道。
今天要谈的这部超短片《别拍我》就用一种荒诞却并不离奇的方式展现了镜头和镜头之间互为攻守,互相牵制又互相畏惧的“攻守之道”。
影片开始,戴绿色围巾的男子在纽约街头用视频通话的方式向一个女孩问路。
还没等绿围巾找到路,他就与迎面走来的正在自拍的红衣服男子撞到了一起。
红衣男的手机掉到了地上,屏幕摔碎了,他急忙追上绿围巾,想要讨个说法。
绿围巾急于找路,根本就不想理会红衣男。
可红衣男不依不饶,非要让绿围巾陪他200美元。
绿围巾不肯出钱,说红衣男刚刚一直在自拍,是他自己没看路的问题。
红衣男却说是因为绿围巾在视频聊天,这才因为没看路撞上他的。
两个人互不相认,言辞越来越犀利。
他们把手机镜头对准对方开始录像,手上也不知不觉多了一些不必要的动作。
此时他们还没注意到,正有一个人在马路对面用手机录他们争执动手的视频。
绿围巾和红衣男发现了对面有个人一直在跟拍
他们。
他们都发现了那个偷拍的的人,并用言语把他吓跑了。
两个人继续推搡,绿围巾不小心被撞倒了,他的手机屏幕也碎了。
绿围巾捡起手机继续拍摄对方,红衣男也用手机怼着绿围巾的脸拍摄。
然后两个人互相去抢夺对方的手机,爆发了肢体上的激烈冲突。
此时,影片画面变成了另一个手机拍摄他们争执的画面。
从一个画面逐渐增加到10个画面。
路人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热闹”的时刻。
两个人打着打着也发现了自己成为了一群人镜头下的“楚门”,他们停下了争斗,央求路人们不要拍摄了。
可有谁会听他们的,他们各自扭头背道而驰,可各种镜头也是“兵分两路”,继续跟拍他们。
然后画面上的手机录像画面越来越少,知道出现了黑屏和影片的片名。
这部带有实验性质的短片一举拿到了2020年First青年电影展超短片单元的评审团大奖。
影片用一个几乎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小小争端展现了全民自媒体时代公众的手机镜头对社会事件的约束力和影响力。
从好的方面来说,正是因为有许多路人在拍摄他们的争端,才让他们羞于自己的行为,然后放彼此一马,才让事情顺利解决。
可从更多细思极恐的方面来分析,手机镜头呈现出一种冰冷的攻击性和恐怖感。
被拍摄的两个人想躲避枪口瞄准那样想要逃离镜头的捕捉,而这些手机镜头所拍摄的视频本来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因为拍摄角度不同,时长不同,切入点不同,可能会引发不同的连带反应,引导不同的社会舆论。
只是我们说“未知全貌,不予置评”,全民自媒体时代流量至上。
太多人恶意剪辑视频或是制作鬼畜视频颠倒是非,混淆视听。
更有许多键盘侠被轻而易举地带了节奏,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就开始口吐芬芳,诋毁谩骂。
网络上被反转狠狠打脸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
在这个全民自媒体的时代,镜头的自由需要公平公正的记录态度和友善和谐的人性本质作为保障,如此才能平衡自媒体对社会的监督职能,才能确保公序良俗和社会公义真实有效。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愿您生活愉快,幸福常在。点个关注,点亮红心,您的支持就是我日更的最大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