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的文字下诉说一个当下的心情,那是文案的魅力,就好像阳光洒在镜面的建筑上,熠熠生辉。文案总是让一个被描述的对象形成新的认知呈现给观众。
用一段故事折起悬念,在结局的时候巧妙释放结果,那是小说的情节,就好像勾勒后的配色,你很难在一层一层的涂层完成之前,看到这份交汇的奥妙。
把自己的经历装进漂流瓶,放入前就是故事,打开也是一样,这是生命书。就好像最令人感动的地方总被增常于此,如令牌般标识着身份。
将知识的珍珠串联起来,形成一条圆润和谐的项链,这是工具书。就好像它总有适合的场景,也总被完美的搭配到需要的地方。
我本以为,要讲述自己的故事,应该已生命书为开端,在导师指导之后建议的是工具书。我开始回看这个建议背后的很多的小事件:
比如,不再服务行业,但总是有培训和顾问身份来找合作;
比如,在开读书会的时候有人问如何办而不是参加;
比如,如今的工具书指引,它原本也是我第一次想写的书;
这些都在指向一个点,那就是,我绕道的,总是被周围环境交回。那我为什么在以往要关闭、终止、回绝、重新开启呢?我在寻找什么?我在证明什么?
这些与我的主线是相悖的还是一致的?
从生命书跳回工具书,仿佛是一种落地。该看看地面的万物啦。
最近,读了创意书写的系列读物,以及创意书写硕士用很灵性又很实操的方式写的《呼吸写作》。我开始微笑着读,因为,当你提起勇气去做一件自己没有尝试过的事情时候,打开书,却发现众多专家在这学问上已经走了很久,拥有很多教学经验,积累了超级厉害的学员案例,并组团在鼓励你,为你加油,让你,写吧!
这再次展示了主题阅读的魅力。《一年通往作家路》让我大胆假设,我是否能用40+的夏季在家里吧作家的一年四季体验完。“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生活”,作者苏珊·M·蒂贝尓吉安说。她的写作生活里有早晨的鸟鸣,阳光后的流连,每一个人生活的瞬间都变成了降速模式。而我第一个10000字的模式,是间歇性的早起,一气呵成到中午。然后的几天几乎不在线,当然,又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书体的更改,我在做完整的酝酿。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和善于在最后一刻完成高难度的动作,然后顺利过关。这种完成前交拖延,完成后叫高效。在我的写作生涯里,我发现了这对好朋友。原来,她们从来不是孤立存在,她们不是二分法,她们是一体。
当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那些以往拖延的角色以最慢冷启动,完成了最长路径的高效。想不想去掉这份蜿蜒的通路,由自己决定,是不是看的更清晰了些呢?
《呼吸写作》的作者拉雷恩·赫林,创意书写硕士,她建议我们与写作谈一场恋爱,带她去品尝美食,观看美景,听风声,感受雨声。这是一个里就能完成的事情。当然,在开始写作之前?你,为什么要写作?问自己这个问题十分重要。
《作家创意手册》、《成为作家》、《畅销书写作技巧》刚完成了photo reading的悬页翻看,尽快完成激活。
我相信,在这个值得相处的日志里,书和自己、空间与写作,都会让我们每一天都重新拥有一份新的感受。
而感受诠释不同,诠释通过文字,完成作品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