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吐哺指的什么?废寝忘食、呕心沥血理政,周公旦形象清晰高大
前几期图文中,老龙和大家说到周朝的建立,以及创建周朝的几个关键人物,如文王姬昌,武王姬发,还有尽心辅佐文武二王成就大业的姜尚。本期的图文中,还想要和大家说一说周朝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同样也是载入史册的周公。武王伐纣成功,从此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周武王实行了分封制,即把自己的亲戚朋友、有功之臣封为诸侯来分管各部地区,封侯可以拥兵,但必须随时听候天子的调遣,定期向天子纳贡、朝贺,允许封侯世代相袭,天子对封侯有赏罚予夺之权。所以,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它自始自终伴随奴隶社会。
1.武王效仿,分封诸侯。
当时,武王把在东征灭殷之战中,战功显赫的军师姜太公封在营丘(今山东省临淄(zi)市),称齐国,封弟弟周公旦在曲阜(今山东曲阜),称鲁国;封弟弟召公于燕国(今北京市一带)。
为了制服和笼络商朝的奴隶主贵族们,周武王把殷纣王的儿子武庚封在商朝的旧地,也成立一个诸侯国,让武庚去统治他们。武王想用这种办法,消除商朝旧奴隶主贵族的敌对情绪。可是把一块地方交给武庚去统治,也让人不放心,于是周武王又把商朝的旧地划分出两块来,让自己的两个弟弟鲜和度去管理,以便就近监视武夷,防止他叛乱。
鲜的封地被定名为管国,所以历史上就把鲜叫做管叔鲜;度的封地被定名为蔡国,历史上就把度叫做蔡叔度。分封完毕,一些诸侯就陆续前往封地了。
周公正准备行装,前往鲁地就封,突然发现武王表情沮(ju)丧,闷闷不乐,经过询问,才知道武王不愿让几个心腹重臣离开。他想了一下,也觉得周朝初建,百事草创,确实需要留在武王身边辅佐,于是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qin)前往鲁国就封了。
2.武王托孤,周公理政。
封侯后,各诸侯国如数纳贡,定期朝拜。西周王朝蒸蒸日上,奴隶制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但是,周武王由于积劳成疾而病倒了。临终前他把年幼的儿子诵和军国大事托付给了周公。周公为武王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把他安葬了,然后又把诵扶为天子,就是周成王。因为成王年少,一切军国大事均由周公代理。
周公天资聪明,才华出众,从小又是在王室中长大,受过先王不少教诲;另外,武王生前与他关系融洽,感情极深,所以如今周公理起国政来,不仅得心应手,而且非常卖力。为了治理好国家,他想尽一切办法网罗人才,帮助他办事。
3.为国事劳,周公吐哺。
史书是记载周公旦的呢?《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诫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后用为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以下两段文字就是历史上周公的作为。
为了接待贤能的人,他忙得不可开交;有次,周公正在洗头发(古人不剪发,把头发留得很长,洗的时候很费事),刚把头发浸湿,外面来人有急事要报告。周公连忙握着湿淋淋的头发,出去接待,办完事再回来接着洗;洗到半截儿,又有人来报告,他还是握住湿头发出去。一连出去几次,才把头发洗干净。以上就是周公旦的“一沐三捉发”。
还有一次,周公正在吃饭,刚把一块肉放进嘴里,外边有客人来访。他马上把肉吐出来起身去接客人。一顿饭的工夫,来了三次客人,周公就连吐了三次饭菜(嚼着的食物叫做“哺”ba,古代就把这个故事叫“一饭三吐哺”)。家人在一旁见了忍不住说:“您不能吃完饭再去会客吗?”周公摇摇头说:“这些贵客来访,都有好主意要说。你恨不能马上听听,怎么能怠慢了人家呢?”这就是我国有名的成语“周公吐哺”的有来。这一段文字描述的就是周公旦“一饭三吐哺”的真实历史。
4.流言被止,东征平乱
就这样,周公为了周朝的大业,废寝忘食,呕心沥血。谁料他这么尽心地办事,可还有人说他的坏话。有一天,手下人来向周公报告“公啊,现在外面流言很多,说您独掌大权,要把您的侄子赶走,自己做天子。”“谁说的?”周公听了,十分生气。就是您的三哥管叔和五弟蔡叔他们!连姜太公和召公这些老臣也半信半疑了。”这样的小人流言真是历朝历代根绝不了啊。
周公遭到了诽谤( feiyang),一面更加勤恳地处理国家大事,一面恳切地对人解释。他对姜太公、召公等人说:“先王早就盼望有朝一日天下太平安定。现在刚刚立国,武王死得早,成王又太小,如果出了什么差错,我怎么对得起祖宗呢?我这么做,完全是为了周朝江山,没有一点私心呀!”姜太公、召公等人被周公的一片诚心所感动,不再怀疑他了。所谓谣言止于智者,很多人听了周公的解释,又见他确实尽心尽力地为国家办事,也就不很相信管叔鲜和蔡叔度的谣言了。
然而殷纣王的儿子武庚却认为找到了机会,便来拉拢管叔鲜和蔡叔度,叫他们和自己一起发动叛乱,夺取天下。其他一些地方的人也乘机起兵反周。周公果断地下令东征,平定叛乱。经过3年艰苦的战争,东征终于取得胜利,叛乱被平息了。武庚在战斗中被打死,管叔鲜兵败自杀,蔡叔度做了俘虏,被流放到远方去了。周公又平定了其他地方的叛乱,使周朝的疆土大大扩展了。这场战争巩固了周朝的统治,使得周朝初年的经济迅速繁荣起来。周公治国平乱的历史功绩是值得肯定的。
5.洛邑建都,稳定局面。
东征胜利后,周公认为发生这次叛乱的主要原因是周朝的首都太偏于西部,离从商殷那里得来的土地太远,所以决定在东边建立一个新的都城。经过占卜,周公认为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是个好地方,于是决定把东都建在洛邑。
周公严格遵守文王、武王的遗训,办事节俭,不搞铺张浪费,所以东都没有夏桀、商纣那种倾宫鹿台一类的豪华建筑,但是规模还是很宏伟的。它的内城是9里见方,外城是27里见方,光是内城的面积就有81平方里,一共花了9年多时间才建成。周朝从此有了东西两个都城,原来的都城镐(hao)京称为宗周,表示那是周朝祖宗营建的地方。新建成的东都,定名叫成周,表示那是周朝建成以后修建的。成王依旧在镐京居住,东都由周公坐镇。从此,周朝开始了长期稳定的局面。
周公为了周朝的事业,用尽了毕生精力。他把自己的经验写成文章,还制定了许多法令。周朝实行了这些法令,比以前更加稳定了。周公死后,周成王用最隆重的天子礼节,把他葬在文王陵和武王陵附近,表示周公完成了周文王和周武王没能完成的事业。这大概也是成王对自己这位周公旦叔父尽心辅佐,治国理政的一种肯定吧!曹操在诗中也有表述: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看了本文后的您一定有什么看法吧?欢迎留言讨论并持续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