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周公吐哺
周公姬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是周武王的弟弟。
周公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奠基人。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周公摄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带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贾谊评价周公: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周公愿以身代武王死
周武王战胜殷纣的次年,天下统一之业尚未成功,武王患病,身体不安,群臣恐惧。周公设立三个祭坛,向太王、王季、文王之灵祈祷,命史官作册文祝告,表示愿以身代武王死。祝告说:“你们的长孙周王发,辛劳成疾。如果三位先王欠上天一个儿子,请以旦代替周王发。旦灵巧能干,多才多艺,能事奉鬼神。周王发不如旦多才多艺,不会事奉鬼神。但周王发受命于天庭,要普济天下,而且能使你们的子孙在人世安定地生活,四方人民无不敬畏他。他能使天赐宝运长守不失,我们的先王也能永享奉祀。现在我通过占卜的大龟听命于先王,你们若能答应我的要求,我将圭璧献上,听从您的吩咐。你们若不答应,我就把圭璧收藏起来。”
然后周公就到三王祭坛前占卜。卜人都说吉利,翻开兆书一看,果然是吉。周公十分高兴,又开锁察看藏于柜中的占兆书,也是吉象。周公即进宫祝贺武王说:“您没有灾祸,我刚接受三位先王之命,让您只需考虑周室天下的长远之计,别无他虑。此所谓上天为天子考虑周到啊。”
周公把册文收进金丝缠束的柜中密封,告诫守柜者不许泄露。不久,武王霍然痊愈。这件事记录在《尚书》的《金滕》中。
平定叛乱,开疆拓土
周武王灭商后不久就逝世了,由他未成年的儿子继位,就是周成王。
周公怕天下人听说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主动替成王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事。管叔和他的诸弟在国中散布流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
不久,武庚联合周室的管叔、蔡叔、霍叔发动“三监之乱”。此时,周朝初建,百废待兴,再加上朝中又有大臣对摄政的周公存在猜疑,真是内忧外患,初生的周朝处于严重危机之中。
周公告诉太公望、召公奭(shì,式)说:“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为了完成周朝之大业,我才这样做。”他与召公奭二人分陕而治,史称“周召共和”。
随后,周公奉成王之命,举兵东征,写了《大诰》。很快,周公顺利地讨平了三监的叛乱,诛斩管叔,杀掉武庚,流放蔡叔,把周朝的势力延伸到海边,大大拓展了疆土。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平定叛乱之后,分封诸侯,营建都城,制礼作乐,励精图治。
《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告诫儿子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要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
周公如此谦虚、勤政,为周朝八百年基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直接开启了接下来的“成康之治”。
还政成王
周公旦摄政六年,当成王已经长大,他决定还政于成王。在还政前,周公作《无逸》,以殷商的灭亡为前车之鉴,告诫成王要先知“稼穑之艰难”,不要纵情于声色、安逸、游玩和田猎。然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
周公旦退位后,把主要精力用于制礼作乐,继续完善各种典章法规。周公制礼作乐第二年,也就是周公称王的第七年,周公把王位彻底交给了成王。
《尚书·召诰》、《尚书·洛诰》中周公和成王的对话,大概是在举行周公退位、成王视事的仪式上,史官记下的。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不避艰辛挺身而出,担当起王的重任;当国家转危为安,走上顺利发展的时候,毅然让出了王位,周公这种无畏无私的精神,始终被后代称颂。
周公致政三年之后,在丰地养老,不久得了重病。病终前,周公叮嘱说:“一定要把我葬在成周,以表示我至死也不能离开成王”。周公死,成王欲葬之于成周,天乃雷雨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国人大恐,之后周公被葬于文王墓地毕,成王说:“这表示我不敢以周公为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