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的“傻白田”今晚第一次听黄蒙拉的现场,哈恰图良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哈恰图良也是头一回听。说是d小调,这首却没有我意识里小调阴郁、伤感、黯淡的色彩,反倒有大调的乐观、明快和灿烂。虽然是传统的快-慢-快乐章结构,但乐曲本身够丰富,够宽广,越是看上去其貌不扬,在获得意想不到的感知后越是让人打个激灵,这或是哈恰图良带给我们的惊喜。
再说黄蒙拉。演奏过程中,他左手揉弦、换把、拨弦不断变换姿势,右手连弓、顿弓、击弓、碎弓不断改变琴弓与琴弦之间的角度和节奏,赋予了小提琴美妙的音色变化、细致精巧的技巧配合,在展现小提琴曼妙气质的同时,再现了作曲家的感情变化——黄蒙拉哈恰图良附体了。我一个非专业的入门级听众,被“东方帕格尼尼”感动了。
想起上上个礼拜,我听了张精冶演奏的是欣德米特小提琴协奏曲,他的小提琴演奏已经灵活得相当潇洒了。出于记者的职业习惯,怀着对人物本色的好奇,回家后我翻看了张的微博,原来是一个富有哲思的、叛逆的、略带忧郁气质的演奏家。同样,今天我打开黄蒙拉的微博,则是认认真真的转发推广音乐会,发表的文字也多是平淡的叙述。两人都是三四岁开始学琴,都是业内卓有成绩的青年演奏家,性格差异还挺大。
对照一下我自己。在意识形态上,我可能和张精冶更为相似,但缺乏一种黄蒙拉式的稳定和扎实。(当然,我对两人的判断未必准确,而且毫无疑问两人走到今天少不了付出的努力)黄蒙拉的小提琴当然技艺非凡,尤其是演奏结束后两次返场encore,演奏技巧绝对让人叹为观止。我更欣赏的是他对炫技的态度,毫无狂傲和躁动感,而是谦卑的、谨慎的呈现。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总不只把这理解为是人性中阳刚与阴柔的两面,它还提供了一种方法论——想要召唤神龙,先得集齐七颗龙珠——“细”可能还有仔细、理性而扎实地积累,从而更加接近“猛虎”的意味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