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我们说一个人优秀,不是说他掌握了多少知识,而在于他所作所为更像一个人。”From 《不会被机器取代的人》
一看到《汉谟拉比小姐》这个名字,我就知道是和法律有关的题材。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最早的成文法,目前刻着这部法典的石柱还存放在法国卢浮宫。大概是因为我是法学院出身,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
这部剧中展现的很多小细节,和我在某高级人民法院中实习时遇到的情况几乎一模一样:似乎毫无尽头的案件,堆积如山的卷宗,还有庭审时长让人崩溃的审判。
虽然《汉谟拉比小姐》这个名字看似是大女主的剧情,但是本剧的开头是男主角-韩国偶像组合Infinite成员金明洙饰演-林巴楞法官去相亲的几幕。短短几分钟,一个冷静理智的学霸就展现在观众面前。在听到相亲对象家庭背景时,这位刚刚从刑事法庭轮岗到民事法庭的重度职业病患者,似乎忘记了“无罪推定”的原则,首先考虑的是相亲对象的家族触犯何种法律的可能性,而不是对方家族可能给他带来的职业生涯上的利益。林法官嘟嘟囔囔的内心独白金句频出,吐槽实力满级。
金明洙诠释的林法官,心如明镜,非常可爱,但表面却不动声色,不卑不亢,甚至有一种淡淡的疏离感。林法官总是严格的按照法理和法条审判,凡事看证据,不会深入研究当事人背后的故事;与案件和当事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保持他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像一个人工智能。林法官自己评价道。
其实中国已经在法院尝试引进人工智能(如果你听说过“206工程”),早在2016年,北京高院就上线了“睿法官”系统,为法官提供办案规范和量刑分析,试图以大数据推进法律适用和裁判尺度的统一,做到真正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人工智能,这个说法似乎非常符合一百多年前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观点:“现代的法官就是自动售货机,投进去的是诉状和诉讼费,吐出来的是判决和从法典上抄下来的理由。”
那么,如果人工智能发展到可以代替法官工作,甚至比现在的大部分法官都做得更好,那么这个世界上还需要“人”作为法官么?
《汉谟拉比小姐》的女主角—由差点成为“少女时代”成员的高雅拉饰演的--朴车伍琳法官,她出格的举动,似乎给了我一个答案。
朴法官,曾经是个以成为钢琴家为人生目标的富家小姐;在通过司法考试后似乎成为了另外一个人(实在要吐槽编剧对女主角性格转变处理太粗糙了)。她爱打抱不平,善于与人交往,有强烈的同理心。
一开始,我并不喜欢朴车伍琳这个人物设定,冲动,圣母;但是当她对首席部长说道关于向东门外示威的老太太提供法律援助的一番话,我突然理解到,对于首席部长来说,法律援助只不过是他程式化(如人工智能一般)工作的一部分,而对车伍琳来说,法律援助是对弱势群体无时无刻的倾听,理解和给予法律建议。
理解对方的感受,并作出恰当的回应,是我们作为“人”才有的能力。朴法官才是真正的在使用法律。
除了以上两位,还有一位主演就是成东镒,扮演的是朴法官和林法官的直属上司,韩部长。如果理想主义的朴法官和精英主义的林法官都是小说中的人物,那么韩部长几乎就是我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人了。他凶,他也暖;他敢挑战上位者,也懂得明哲保身;他护短,但不丧失原则。成东镒把这个复杂的角色演绎入木三分,他有人工智能似的业务能力,也有“人”所具备的同理心和表达力。
朴法官和韩部长,让我突然领会到,如果我们的工作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我们唯一的竞争力大概就是我们作为人“感性”的一部分。
比如,那个只占全剧20分钟的抚养权审判。
法院将抚养权判给了母亲,于是父亲上诉了:所有的财产和房子都可以给女方,只要求两个女儿的抚养权。二审中,父亲向法官描绘了一副自己为孩子打造的理想生活:
家庭的破裂是因为母亲的出轨,作为过错方在抚养权争夺上是不占优势的;同时,母亲是幼儿园老师,忙于照顾别人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照顾也不太周到。
韩部长的感情天平向父亲倾斜,但是林法官遵循法理认为没有必要改判。
于是韩部长命令家事调查官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是令人诧异的。
在第二次审判中,韩部长看似突兀的问父亲:“你知道你大女儿最近的愿望是什么?”“你二女儿最怕什么?”
父亲无言以对,毫不知情。
韩部长告诉他了。
这是通过短短几天的家事调查就能得到的答案,而父亲从来没有问过自己的女儿们。
韩部长做了最后的判决,
判决和林法官在合议时的观点一致的:“按照大部分大法院的养育法判例,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按照最有利于子女成长的方向判断;父母的关心程度,有无抚养能力,经济状况….如果一方已经进行抚养了,维持现状的比例更多。”“就算是(在离婚中)有责配偶,没有丧失抚养权,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以子女福利为标准。”
如果按照林法官的意见来判决,过于冷漠,这位父亲大概率还会继续上诉。而韩部长经过调查,依据法理,甚至回到家里假设了一下失去自己女儿的心情,最后,才用最温柔的方式向原告父亲做了判决。
我想,这才是法官所以存在的原因吧,这才是人工智能无法取代法官吧。
(本人系人人视频认证作者,文章首发于人人视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