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读10-14本书,一个月读50-60本,一年700本书,这是日本著名书评家印南敦史的阅读计划。他运用自创的一些快速阅读技巧,能做到30分钟看一本书,并能用2个小时写一篇书评。
前段时间,有一种“量子波动速读”培训,号称“通过量子波动速读,使大脑呈现书本的动态影像,一分钟能读一本书”,培训老师又是什么量子纠缠,又是什么光的波粒二象性之类的专业术语让人听得一愣一愣的,曾经令很多精英人士趋之若鹜,甘愿花高价送孩子去学习。弄得被网友戏称战忽局局座的张召忠,直呼遇到了比他更能忽悠的对手。

人民网曝光了这种所谓速读培训,其实就是打着高科技名义的骗局。
而《快速阅读术》才是职业读书人进行快速阅读的实用指南。
作者集多年快速阅读之经验总结了一套实用快速阅读方法,
首先制订阅读计划:一周六本,一个月25本,一年300本,进入一种“多读生活”的状态。
读书最重要的是,把它当做一种任务,今日书要今日毕,就如同工作一样,列在清单中的工作必须要完成。只有下定决心要读完一本书,我们就可以用“流水式阅读”的方法快速阅读一本书。
只有做好计划,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慢慢的就会成为一种生活规律。
我的计划有点偷懒,就像现在这样一天20分钟,一周一本书,就可以了。以后再根据需要随时做出调整,只要能熟练运用快速阅读技巧就好。

其次要打破壁垒,增加喜欢的书籍。
印南敦史认为,只选择自己想读的书籍,读书就会千篇一律。从自己本来并不感兴趣的书中获得感动,才是阅读的妙趣之一。
是的,最喜欢逛书店的我,如果在三个月前,在书店里我选的肯定是绘画美术类,历史文学类,甚至心灵鸡汤类的都会多看两眼,绝不会选择什么《洋葱阅读法》《快速阅读术》《让时间更有价值》之类的书。可从笑薇老师推荐的第一本书《洋葱阅读法》开始,我每天用的最多的词就是“颠覆认知”,这本书为我打开了阅读世界的另一扇窗口,而《快速阅读术》给了我进入这个崭新世界的方法,《让时间更有价值》则让我对更贵的人生有了期待。
阅读不同类别的书籍,打破自己划定的认知壁垒,就会与欣赏一场高水平的音乐会一样,时而被大提琴协奏曲《天鹅》的忧伤所感动,时而被《闲聊波尔卡》的欢快所感染,时而被钢琴协奏曲《黄河》的波澜壮阔所震撼,有着无穷的妙趣。

最后日益增多的书籍的管理非常重要。
尽管屏读时代,我们大部分阅读的都是电子书,但是随着大量的阅读,你的纸质书还是会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多。也会不可避免地面临读过的书如何处理的问题。
《快速阅读术》告诉我们:
1、舍弃不需要的。有些不值得再翻阅的书,我们可以放心地处理,可以捐书,也可以送给其他爱读书的人。只有舍得放弃,我们才能遇见更好的书。
2、把必须留的书籍露出书脊,竖着排列到书架上,将书按照版权页从旧到新来排列,按照出版较早书籍开始筛选不需要的书。
3、每三个月整理一次书架。定期确认读每本书的喜好程度,如果有一年以上没有翻阅过,就基本没有保留的价值了。最后保留下来,都是值得珍藏的。

这是有关《快速阅读术》的读书笔记系列之5。
您的评论是我前行的路牌,您的点赞是我前行路上最美的景色。
我是爱读书的罗青烟,南方女子骨骼,北方女子性格。
我愿意和你一起读书中闲话,聊心中情感,品人生百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