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识字7《大小多少》,为了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熟读成诵,在预习的基础上,我将孩子们的预习反馈板书如下:
大小多少
黄牛 猫
(大) (小)
鸭子 鸟
(多) (少)
苹果 枣
(大) (小)
杏子 桃
(多) (少)
看到板书,孩子们畅说自己的发现。当大大的“大”和小小的“小”落在黑板上时,孩子们乐成了一片,用手比划着“大、小”,将“比大小,比多少”演成了一出“比读书,比鲜奇”。胡仕成、谢子荣、郭登齐、郭澜瑄、葛子睿人小智慧大,慧命无限,用自己的独特思考为孩子们找出了每个小节之间存在的规律,(①动物与水果 ②数量词“群、颗、堆” ③词汇……)除却比大小,比多少,还可以比胖瘦,比长短……有时候思维之花就是在相互碰撞时得以怒放,得之成长。或拍桌读,或击掌读,或看图读,孩子们读得不亦乎。
学习“我会认”,我摒弃了繁杂的过程“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我觉得这是一种很蠢的做法。孩子们识字有多种渠道,多种方法,我们要鼓励有意义的,甚至是“五花八门”的撞见式识字,我始终相信“一回生二回熟”这种带有偶然性的遇见式识字法。遇见,遇见,创造机会遇见,赋予汉字特定的意义,不断重现就是最美的遇见,最自然的且最舒缓的,没有负担的“熟识”。
认识“鸟”字边,讲述“鸡、鸭、鹅”被圈养的过程,忘记振翅,忘记高飞,与同类渐行渐远中这种带有双翅飞翔的动物走向另一种归途。孩子们静下来听,静下来想,追思怀远。
“犭”――归类识字也是一种识字途径,“猪、狗、狼、狐……”从孩子们丰富的识字量中,我发现这种方法远比让孩子陈述枯燥的识记过程更为有趣,更能吸引或激发孩子的“词库”。学完“犭”,我又拎出“虫”,这两个偏旁同是指“动物”,区别在哪?“犭”的动物多是体型庞大的食肉类动物,“虫”是小昆虫……谁能相信这是一群孩子们的发现!曾塬清补充道:猪是杂食动物――呵呵,这群孩子,你还以为他们只是一群顽皮的孩童吗?
汉字的演变过程像一道道有解、有证的数学题,人们在生活中创造了它,我们且发掘它深厚的意义,孩子们就到了一个向往的故事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