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弗洛姆阐述了当代西方社会爱情瓦解的两种模式:
1、作为相互性的满足的爱
2、作为“协作”和逃避孤寂的港湾的爱
这样的爱是一种伪装的爱,它导致了神经紊乱型的爱情。文中介绍了4中常见的情况:
1、对母亲的依附阶段
这一类的人就像没有断奶的孩子,他们希望伴侣能够像母亲那样无条件的爱他们,只要一旦发现这个现实中的伴侣不能给他们带来虚幻的希冀时,矛盾和怨恨便开始产生了。也许,有些人能够找到那个像“母亲”一样的对象,并通过调节自身能够达到更高的成熟水平,但大多数人是没有这样幸运的,他们只会在一次次的感情生活中大失所望。更严重的话,他们可能会失去理性,并藐视其他所有的女人,这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毁灭性的。
2、对父亲的依附阶段
这一类人可能在事业上非常的成功,而且富有诚心,忠实可靠,因为他们习惯去讨好父亲,也会更认可父亲的行为方式,但是在关系中,他们会更加的冷漠和淡然,他们不懂得什么是尊重,更多的是像父亲对女儿的那种关心。也许只有那些缺乏父爱的女性在这样的关系中才能得到幸福。
3、双亲关系破裂导致的问题
这一类人的内心更为复杂,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父母双方并不相爱,但又要相互约束,维持家庭所谓的和谐,所以总有一种未知和神秘的因素。这让他们感受到的是迷惑与恐惧而不是爱。
因此,这样的孩子特别容易退缩,在关系中他们渴望去爱到却时常表现的很冷漠,而且内心充满焦虑感,这样的性格最终会导致受虐的倾向,无端挑起丈夫对她的愤怒。
4、逃避自身问题
这一类人习惯利用投射机制关心“被爱”一方的缺点和不足来提升自己的高度。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通过批判和指责另外一个人来掩盖自己本身的问题。
举个例子来说,比如一个父亲就比较内向,他很渴望自己能够像那些外向的人有很多的朋友,能够一块吃喝玩乐,但他自己又不太善于交际。于是,他就把自己的这种渴望强加到了孩子的身上,不管孩子愿不愿意,他就想让孩子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或者展现出积极、外向的一面,只要不听从他的意见,就会受到严厉的打骂或指责。这就是心理学上经常提到的投射机制。
当然,文中还提到了其他几种虚伪的爱,比如偶像崇拜式的爱和伤感式的爱。
它们都是在建立一种虚幻式的爱情故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减轻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痛苦和焦虑,从而缓解内心的孤寂和分离感罢了。
真正的爱是需要相互袒露的,只有两个人都能够看到对方真实的存在,才会有爱意的流动。
最后我想将文中一句十分经典的语录送给大家:“感知到爱是一种永恒的挑战,它不是一块供歇息的地方,而是一起行动、一起发展、一起工作;甚至不管是和谐还是冲突,是快乐还是悲哀,都从属这样一个根本的事实:双方从生存的本质感到了自身的存在他们成为自己,而非逃离自己,并在这个基础上与对方合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