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我很庆幸在大学时学的是这门学科,也很庆幸能够以后有机会在草莓园给学员讲授经济金融的相关知识。那么什么是“经济”呢?总部老师在培训的第一堂课上说:经济学,实质就是研究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学科,通俗的说,就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我每每总会想起自己大学的校训---“经世济民、孜孜以求”,这八个字,可以说聚集了“经济”的所有精髓。也可以说,经济学是一门知识积累的学科,所以无论有没有经济学理论基础的学员,只要注重积累,构建起经济学的思维体系,还是能做好习题,顺利通过笔试。
既然谈到了思维体系,我就把本周学到的经济学的发展体系再回顾一下吧:
1.萌芽阶段:1500---1776年(即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当时的主流学派是重商主义学派,他们认为金银是最佳的财富形式,于是资本家大量掠夺金银,但这种行为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行不通了,由此政府的政策主张是:强调政府干预经济、发展对外贸易;
2.形成阶段:1776---1871年(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的时期),当时的主流学派是古典经济学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当然非亚当斯密莫属了,其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国富论》里的核心观点,就是强调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而我们常常所说的“看不见的手”,就是源于亚当斯密的思想,正是由于其对经济学的伟大贡献,亚当斯密也被后人称为“现代经济学的开山鼻祖”,因此政府的政策主张是: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和自由放任;
3.现代微观经济学阶段:19世纪后期---20世纪30年代,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即马歇尔,在其经典著作《经济学原理》中,马歇尔也传承了亚当斯密的主流观点:认为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有效方式,同时还强调要注重对消费的研究,而这也给今天微观经济学中“消费行为理论”奠定了基础。所以,当时政府的政策主张仍然是: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和自由放任;
4.当代西方经济学:
第一阶段:20世纪30年代---20世纪60年代,其起源的背景即是1929年到1933年的资本主义大萧条,当时的经济危机对全美的危害极其惨重,光靠市场自身已经难以扭转局面,由此以凯恩斯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开始提倡国家或政府的干预作用,即他们认为“市场不是万能的”,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否定市场的作用,而是在市场的基础上要引入政府干预。在其经典著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凯恩斯一直强调国家的宏观政策调节,尤其是利率的调节作用,而这恰好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蓝本。正是因为凯恩斯的这一重要贡献,我们后人常常称其为“宏观经济学之父”;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在全球化大背景下,资本主义市场越来越开放,即使引进政府干预,还是不可避免在某些经济体中涌现了许多新难题,其实这又回到了经济的本质---资源配置的复杂性,所以在这一阶段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如萨缪尔森的“新古典综合凯恩斯学派”,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学派”......
之所以要回顾这些知识点,是因为但凡要入门一学科,光学皮毛是不行的,所谓构建某学科的逻辑体系,还是很有必要从宏观上建立起一套知识架构,这不仅适用于经济学,其实对任何学科都是如此。
――2016.08.0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