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想法读书
《罗马日记》作者: [美国] 裘帕·拉希莉

《罗马日记》作者: [美国] 裘帕·拉希莉

作者: 刘书朋 | 来源:发表于2023-10-06 01:53 被阅读0次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

。。每天推荐一本书 || 编号:[1760]

。。原作名: IN ALTRE PAROLE

。。ISBN: 9787559849960

。。内容简介。。

“在这个庇护所里,新的世界出现了。它永远在那儿,永远与我相关。”

《罗马日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裘帕·拉希莉用意大利语书写的最新随笔集,一共二十三篇文章,记录了她学习用另一种语言进行表达、寻找一种“新的声音”的漫长过程。

这不是一本枯燥的语言学习笔记,而是一位小说家开拓新领域的心灵启示录—语言的、文化的、自我意识的。创作者在某个时刻感到有必要改变路径:这是一种疯狂的冲动,它可能意味着放弃自己作为表达者原有的特性与标志;这也是大胆的纵身一跃,收获的是创作与人生更丰富的可能性。

。。作者简介。。

裘帕·拉希莉(Jhumpa Lahiri),出生于1967年,印度裔美国作家。1999年出版处女作短篇小说集《解说疾病的人》,获得2000年“普利策奖”小说奖,成为该奖项史上最年轻获得者。2003年出版首部长篇小说《同名人》。2008年出版第二部短篇小说集《不适之地》,被《纽约时报书评周刊》评为年度十佳图书第一名,获“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2013年出版长篇小说《低地》,入围“布克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小说奖决选名单。拉希莉曾任美国文学和人文科学委员会委员,目前为普林斯顿大学创意写作课教授。

。。网评。。

只有巴掌大的一本小书,读来兴致盎然。翻译成汉语,很容易让我们忽略这其实是著名英语小说家拉希莉用意大利语写的第一本书。真是一次勇敢的书写,放弃了熟悉的英语,转而用一种不能完全熟练掌握的外语开始新的征旅。正如多梅尼科·斯塔尔诺内所说:“一种新语言几乎就是一种新生活,语法和句法都会重塑你,让你陷入另一种逻辑和另一种情感。”读此书,让我想起读她的同学哈金那本《在他乡写作》,真诚坦率地书写自己如何用新的语言去尝试建构新的“自我”,期间的迷惘、坚持、喜欢、困惑,还有各种复杂的感受,都一一呈现了出来。

学习一门全新的语言,也是一种重启人生的方法。看的过程中把作者的意大利语代入我自己的日语,一切都太有共鸣了。“用另一种语言阅读意味着永远处于成长状态,拥有可能性。而用一种新的语言写作,既感觉被钉在原地、受到限制,又好像更加自由了。“

小书,裘帕·拉希莉的意大利语学习心路历程,讲述学习另一种语言是如何改变以及影响她的价值观,真诚易懂。

语言就是我们的存在感,母语相当于一个人的精神故乡,离开这故乡,可能是奔赴之冒险无助,也可以是旅游之新奇,还可以是寄居之苦辛……一个美国作家用意大利语写的客居日记,非母语的短句,尚有点拙意,然而语言的不足比丰富更丰富,那是未抵达终点时,努力寻找中绽放的活力与可能性。

拉希莉的小说里最动人的部分是流散之后的失语和挣扎,也是留守之后的惶惑和寂寥,这本小册子是她惊人的文学力量的解谜。因为身份、文化甚至生理的格格不入,她从小就无法把语言当作某种内在的东西,即使是从自己身上生长出来,也是头发指甲那样需要修剪舍弃的部分。如何回答自我认同的问题?她的答案是把自己置于更加易碎和摇晃的身份中,勇敢地生活在另一种陌生的语言里。

口袋书。前面有些无趣,从50页左右开始,变得有趣起来。作为美国二代移民,作者希望通过英语之外的外语写作来获得自由、自我和独立。在这个过程中,使用外语写作带来的种种体验意外的新鲜有趣,有时还催人思考。找寻独属自我的文字表达,需要毕生的漫长时光,而这不就是活着的意义么

真是一本令人感动又振奋的书。 在这样的一个时间节点被我遇见,不管是学习外语还是写作,都能给人鼓舞。被鼓舞的理由不是这些行为能带来什么成就,而是那些迷茫和困苦的感受,我都完全可以领会。 来到东京之前,在京都生活的最后一段时光,我用刚刚学了一年的日语和老师进行了非常多的通信,好几天都在狂热地写作。看自己的日语文章是怎样的感受呢?备受限制却又无比自由,我知道作为非母语者无需追求美感,我甚至连句法对不对都不知道,可依然无法阻挡想要表达的欲望。有一种奇异又美妙的感受,同时也有遗憾和悲伤。 现在,又成为一座新城市的外来者,在面对陌生的家、陌生的工作、陌生的人群时,遇见了这本书,像被一双温暖的手轻轻抚过我的肩背,告诉我并非独自一人。

细腻感知部分的提炼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 学习也好 人生也好。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

相关文章

  • Passage 8|Home, alone 孤家寡人

    Whereabouts, by Jhumpa Lahiri 《行踪》 作者:裘帕·拉希莉 A woman walk...

  • 《低地》作者: [美] 裘帕·拉希莉

    内容简介: 在印度的加尔各答,每到雨季,低地蓄满雨水,就会覆盖上一层密密匝匝的水葫芦。一对年纪相仿、性格迥异的印度...

  • 小名

    很偶然看到英国人裘帕.拉希莉在《同名人》写道:小名是童年永不褪色的记忆,让人感到生活并不总是那么严肃,那么正式,那...

  • 文摘:100本好书02

    31. 裘帕·拉希莉 《疾病解说者》32. 拉尔夫·艾里森 《看不见的人》33. 克里斯·卫尔 《吉米科里根:地球...

  • 世上所有的痛苦,归根结底都是孤独:《解说疾病的人》读后

    很少读短篇小说,直到读完裘帕·拉希莉的短篇小说集《解说疾病的人》,才一改以前觉得短篇不好看的观念,原来只是我没有读...

  • 出路

    又捡起了放弃了一段时间的书《解说疾病的人》,这是裘帕拉希莉的一个分故事的小说集,讲述了不同的故事,但是都表达了一个...

  • 觉察日记70

    觉察日记70 今晚观看电影《小萝莉的猴神大叔》, 印度教教徒Bajrangi(帕万)历经艰辛让莎希达回到自己的家乡...

  • 她比烟花寂寞

    希拉莉与积琪琳是一对情感深厚的姐妹。姐姐希拉莉吹长笛很有天分,妹妹积琪琳则学习大提琴,积琪琳的学习一切都紧跟着希拉...

  • 【管理学课】20180714 解读:《技术简史》

    作者介绍 德伯拉•L•斯帕(Debora L. Spar)《技术简史:从海盗船到黑色直升机》作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 你很优秀,我也不差

    普莉希拉·陈 最近两天, 扎克伯格妻子普莉希拉·陈 接受采访的一段视频, 瞬间把她推上风头浪尖。 在接受采访时,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罗马日记》作者: [美国] 裘帕·拉希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fmn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