荅与答

作者: 方清阳 | 来源:发表于2020-11-23 13:11 被阅读0次

    ​在《建塔,从豆芽开始》一文提起过"荅与答"这两个字,但没有做过多的解读。朋友们说我挖坑不填。冤枉也,当时只是是为了保持篇幅的完整性而已,绝不是“不讲武德”。
    荅与答很相象,好像双胞胎。其实,出身是有差别的。
    荅字,是个古字,有根基的。
    答字,是汉代之后形成的字,还比较年轻。
    荅,《说文》:“小尗也”。
    “小尗”是什么?就是很小的“尗”呗。废话。
    尗,《说文》:“豆也”。
    小尗,就是很小的豆,即豆芽。
    为什么不是小颗粒的豆子呢?
    荅,从艸。
    艸,可以理解为草木,还是草木茂盛的发芽。
    故荅,是发芽的豆子,即豆芽。
    荅,参与形成的字也不少,除了“塔”字,还有“榙、搭”等。
    当然,这些字都是汉唐之后形成的。
    这些字,也有“豆芽”的信息。说明在传承中,人们是没有忘记其本义的。
    搭,语境中是“勾连、牵缠”之意。
    勾搭,是说不明不白的关系,也表达一种行为。
    这个词,是豆芽缠杂不清的状态引申而来的。
    搭配,就是勾连相配之意。
    百搭,是随意的搭配之意。
    白搭,是口语中的表达无用功之意。
    榙,是一种树木,《说文》说结的果实象李子,很小。
    这也是豆芽之象的描述。

    答字,语境中是“相应”之意。
    这个字的造字的依据,应该是:与记载相合。
    竹,书写的材质,引申为“书本”、“典籍”,即竹简。
    与典籍记载的信息相“合”,就是“答”。
    故《康熙字典》收集的释义里有:“當也,報也,合也。【禮·儒行】上答之,不敢以疑。”
    【禮·儒行】这样的典籍,不要太当真,只作一般记载来看就行。
    汉代是典籍伪造最盛的时代,战火纷飞之后,人们无所本,大多是靠记忆复制。故很多典籍,真伪还待考。
    《康熙字典》还收集另一种看法,说“答”,对应的是“畣畗”,是这两个字形的另一种写法。这就有些扯了。
    畣与畗两个,读fu。注意,不是da。
    这两个字形,也是人们孜孜不倦探究的,说法很多。
    畣与畗的字形,其写法就表现出了后人迷惑。
    畗字字形严格来说是错误的,畣字字形才是正确的。
    《说文》畗:“滿也。从高省,象高厚之形。”
    许慎认为,畗,是高字简省而成的,脑洞开错了。
    高字,有“满”的意义吗?这种猜测,很明显站不住脚。
    畗畣,从入从囗从田。
    入,汇集。
    囗,读wei,象形,圆形的范围、器物。
    田,果实。
    果字的上面的田,明白告诉我们,田字是果实。
    引申采摘,后来转义为田猎,再转义至田地。
    故畗,会意为:
    采集汇集的满满的一器物的果实,故曰“满也”。
    而这样一个字,不应该被穿凿为“答”。
    《康典》的确收集了大量汉字及其意义,这是贡献。
    同时,也带给了我们很多迷惑与麻烦,需要仔细分辨。
    答,“应对”是其本义。
    答案、答复、回答等词,都是对这个字的诠释,不是“畗畣”这个字的“满也”的意义可以替代的。

    小结一下。
    荅,“小尗”也,豆芽也。
    答,应对也,相当也。
    使用中,荅字不太单独出现,大多是参与合成了其它字,如:塔、搭等。
    而答,是单独使用的。
    提问:荅与答,哪个字与书本有关?
    回答:答案在答案。

    清阳于2020.11.23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荅与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fom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