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这本书,是在亚马逊的官网上。彼时为了拼凑成200元的书籍,只是草草看到书名上有“长安”两字,就买了下来。后来读完这本书,我才觉得,自己真是赚到了。
《长安十二时辰》,是“文字鬼才”马伯庸的作品,封面上写了这样一句话:“十二时辰之内,长安即将覆灭,唯有一个死囚才能拯救大唐”,这句话言简意赅,却又模糊不清。我的第一感觉是个人英雄主义,看过美国大片的人都应该有这个感觉,基本都是主角靠一己之力拯救地球的套路。带着浓浓的好奇与期待,我开启了新的长安之旅。
如果从一个悬疑小说来看这部书,给我的感觉是只有读到最后,你才知道幕后元凶是谁;如果从一部现实讽刺小说来看,也是对唐玄宗晚期的不作为的倾述,对统治者的一点警醒: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从一部历史风俗小说来看,书中对唐朝民俗、西域文化的介绍也都可圈可点,一些细节方面的描写也比较充实,使读者身临其境般体验当时的盛唐繁华。
我特意百度了书中出现的一些人物生平和时间,以方便理解故事背景与错综复杂的势力。天宝三年,换算到公元纪年,即为公元744年。此时,大唐皇帝依旧是唐玄宗李隆基,不过他已经59岁;太子李亨33岁,他的得力助手兼知己李泌22岁(写到这里,我也是很好奇,相差十一岁,怎么可能是很好的玩伴呢?);宰相李林甫61岁,权倾朝野,势力庞大,对太子一派不满;王忠嗣38岁,能征善战,官拜大将军,书中没有提到他本人,但多次提到他的女儿王韫秀;元载,历史上确有其人,在书中是一个精明的商人,眼光很准,左右逢源,为了利益不择手段;贺知章,著名诗人,太子的老师,公元744年告老还乡,旋即卒于家中,享年86岁。
好吧,为了大家更好地体验读书的乐趣,我在这里对书的内容只是一笔带过,以防剧透给大家,大家便失去了探索的乐趣。书中主要讲的什么事情呢?概括地说很简单:有确切消息称,元宵节那天,有人要毁灭大唐。这可急坏了靖安司,没办法了,只好从死牢里请出了书中的主角,张小敬。张小敬何许人也,为什么在死牢里?这些问题在书中陆陆续续都会提到,书中经常使用插叙的手法,使得张小敬这个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活丰满,有血有肉。主角已经现身,接下来就是张小敬通过层层线索,去挖掘这个袭击案件幕后主使的过程。十二个时辰内,作者从不同人物角色如姚汝能、檀棋等对张小敬态度的转变,来衬托张小敬独特的人格魅力;同时,在重重磨难中,张小敬出色的应变能力与缜密思维也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最终的结局更是耐人寻味,虽然张小敬已经拼尽全力,找到真相,最终望着这个长安城,留下了一滴泪水。
看完这本书,不禁觉得与现在最火的“人民的名义”在某些方面有些相似,那就是改变社会走向、决定人物命运的都是那些权力顶峰的人们。文中的突厥狼卫抱着为可汗献身的忠诚身死他乡,浑然不知都是被利用的棋子;还有一个个“蚍蜉”的成员,他们的命运都是悲惨,而这些悲惨都是统治阶级造成的,他们的怨恨被人利用,成为了另一方势力的尖刀。这就是一种卑微生命的无力感,面对这些金字塔顶端的大人物,下层的小人物永远只是炮灰。
书中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也是叹为观止。十二个时辰内,各方势力一一出场,太子府、靖安司、大理寺、永王、李相等等,通过他们对利益的角逐,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官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生在世,都是为自己的利益奔波左右,通过这些人的刻画,来衬托主角的大义凛然。张小敬是普通的百姓,他只想用自己的能力去保护那些可怜的底层人物,保护长安普通的市民百姓。他的利益与上层的利益相违背,所以一直被打压,被追杀。但他是不后悔的,张小敬在书中的立场很鲜明,只要能保护更多的人,他不介意去杀少部分的人。“一条船遭遇风暴,需杀一人祭河神以救百人,杀还是不杀?”张小敬和李泌的答案是一样的,杀。这么做不一定是对的,但却是必然的选择。
相信每个读完这部书的人,内心都会激荡澎湃。对故事情节的回味,对社会现状的认识,以及对自己人生的思考;就像张小敬说的话,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听说要拍成电视剧,目测要火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