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认为儿童文学作家就应该道德高尚,言行自律。这是非常好笑的一种想法,如果一个人过去一直闭门从事儿童文学创作,那他出门见人的时候就没有了说话随随便便或是流里流气的权利了吗?儿童文学作家并不欠这个社会什么,也不欠儿童什么。多年以来,我们的社会里都有一个被普遍认可的观念,那就是认为公众人物应该保持良好的形象。这种想法今天仍然非常流行,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我们这个社会整体上仍然欠缺理性的思考能力。我们只能说我们希望公众人物保持良好形象,不该说公众人物应该保持良好形象。当公众人物做了让你讨厌的事情(但不涉及是非对错)的时候,你可以批评他、谴责他、讽刺他、甚至骂他,但不能说他应该怎么怎么样。这种蛮横的公众想法的本质其实是:“你不应该做让我讨厌的事情,我不喜欢你这样。”这不是莫名其妙吗?很多有精神疾病的人容易这样一厢情愿。
还有人认为郑渊洁的做法伤害了孩子,很多过去喜欢郑渊洁作品的家长们表示,“我发誓,(今后)我决不容许我的孩子看郑渊洁的书。”这种思维混乱的想法也不算新鲜,反正我们每天都能看到类似的做法:因为喜欢金庸的小说而看不清金庸伪君子的本质,因为讨厌卡拉扬的亲纳粹倾向就否定他在音乐上的成就,因为痛恨日本的军国主义就抵制日本的电影、音乐、漫画甚至砸日本料理店。如果说郑渊洁客观上伤害了孩子,那也不是郑渊洁的错,而是孩子的家长们和教师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愚蠢造成的错。直到今天,我们还能在中小学的教材里看到类似“只有伟大的心灵才能写出伟大的作品”,“只有崇高的思想境界才能创造出这种崇高境界的文字”之类的陈词滥调。如果我有了孩子,我会教他/她正确地读书,我会给孩子买郑渊洁的童话书,我会告诉他/她,“这个郑渊洁叔叔很可能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他的一些童话写得还真不错。作品和作者并不总是一回事,你虽然小也应该明白这样浅显的道理。你要是现在就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你就比很多糊涂得要死、最终也会糊涂死的笨大人强多了。”
有个网上说作者因为郑渊洁的事件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省省吧,先救救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