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让我们从动物那样的本能再次开始吧!叫醒你的手指尖、耳朵、脊椎骨与大肠、小肠,让血液流动、细胞活跃,让它们向整个的世界张开。”——北大附中创意写作课老师李韧《北大附中创意写作课》
昨天说到“喜欢什么就写什么”,但是怎么写呢?等灵感吗?
“等灵感”带有玄学特征,是很多人无法日更的借口。
在《北大附中创意写作课》这本书里,第一课就是“从感官出发的写作”,启发孩子们打开自己的感官去唤醒灵感。这真是一个好老师。
这本书我曾经推荐给高三的孩子。它并不以写高考作文为目标,但是它培养的能力是足以应对考试的。
而在成人写作的练习中,我觉得这本书的体系中也有些是很值得借鉴的。比如“从感官出发的写作”这一课,就安排了写作食物的练习,具体步骤是这样的:
首先准备一份食物,最好是天然的。
步骤1:请用5分钟仔细地打量这份食物。观察它外观的形状、颜色、光泽,想象它生长的样子。用简单的字句写下你看到的。
步骤2:闭上眼睛,用3-5分钟去体验它的气味。写下你体验到的。(之所以说“体验”到的,而不是“闻”到的,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联想,而不仅是说明书式的技术性描写。)用简单的字句写下你看到的。
步骤3:用身体去触摸它,体会它的温度、重量、弹性等,甚至可以用手轻揉或撕扯,让这种细微但美妙的触觉从皮肤传到心里。用简单的字句写下你的触觉。
步骤4:放进口里吃。吃的时候也有听觉、味觉的感受,请捕捉味蕾被味道激发的反应,捕捉食物滑下喉咙的一瞬间。用简单的字句把你捕捉到的写下来。
注意到一直是要求“用简单的字句”,强调真实的感受,去掉修辞的负担。
这种对待食物的过程还可以用来减肥。
樊登说他参加过一个“正念”训练营,有一次是给每人发五颗葡萄干,也是要求用上述方式将葡萄干一颗一颗吃掉,只是不用“写作”。很多人从未体验过葡萄干在嘴里暴浆的感觉,也从未吃过那么美味的葡萄干。据说,如果对每一口食物都保持这样的“正念”,仅仅是延长咀嚼时间,就可以迅速减肥。
写食物感觉最有名的应该是普鲁斯特写玛德琳蛋糕的那一段,不过他并没有花太多笔墨描写蛋糕本身。汪曾祺写吃的,才真是吃货本色:
昂嗤鱼的样子也很怪,头扁嘴阔,有点像鲇鱼,无鳞,皮色黄,有浅黑色的不规整的大斑。无背鳍,而背上有一根很硬的尖锐的骨刺。用手捏起这根骨刺,它就发出昂嗤昂嗤小小的声音。这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我一直没弄明白。这种鱼是由这种声音得名的。它的学名是什么,只有去问鱼类学专家了。这种鱼没有很大的,七八寸长的,就算难得的了。这种鱼也很贱,连乡下人也看不起。我的一个亲戚在农村插队,见到昂嗤鱼,买了一些,农民都笑他:“买这种鱼干什么!”昂嗤鱼其实是很好吃的。昂嗤鱼通常也是氽汤。虎头鲨是醋汤,昂嗤鱼不加醋,汤白如牛乳,是所谓“奶汤。”昂嗤鱼也极细嫩,鳃边的两块蒜瓣肉有大拇指大,堪称至味。
汪曾祺善画画,曾经画过很多用于教学的那种白描植物图,所以他的观察是很细致,有画面感的。
在《北大附中创意写作课》“从感官出发的写作”的这一课里,还有几个任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试
任务1)关于食物的写作
任务2)关于蒙眼体验的写作
任务3)观看......的十三种方式
任务4)关于日常经验的写作
任务加餐1:听音乐回应写作
任务加餐2:关于动/植物的五感写作
这样的刻意练习,不仅可以打开感官,还可以直接召唤灵感。
很多时候,写植物或食物,可以在知识性的文字之余,加上五感的描写,这才是属于自己的文字。
此外,在写产品推广文案的时候加入五感,更有利于种草,也就是美国销售学家韦勒说的“不要卖牛排,要卖烧烤牛排时的滋滋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