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未来的学校,我们把田野当做教室,从自然中寻找灵感;也许会像芬兰一样,没有文科理科,甚至没有学科之分;也许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多的音乐,足球,美术专才。因为我们期望的每个人的学习成效不是齐头并进,而是各展所长的卓越成就。
那我们的教育,应该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呢?跨学科,会是一种方式吗?我记录了哈佛大学的两位教授关于跨学科教学设计的分享,希望可以和各位老师,教育从业者,一起仔细推敲琢磨,从中获得一些启迪。
跨学科课程创新
第一位哈佛教授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西方人,说话的时候中气十足,举手投足间有着满满的自信和掌控力。他一开始就介绍了整个课程最开始的目标,是可以给到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足够生命科学(Life science)的跨学科体验,提高学生对生命科学的选课,还有选择生命科学为专业的学生数量。而之所以会对课程做一个跨学科的重新设计,背后的驱动力来自哈佛的医学院医学专业,需要学生同时具备化学和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储备。
生命科学课程结构树然而任何一种创新都没有那么容易,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根本没有现成的教材?那老师就自己做Lecture notes!他们用案例分析(cases study)来组合两个学科的关键概念,比如A+B=HIV drug design,让学生通过解决一个问题,例如如何研发一款治疗艾滋(HIV)的新药?从而一步步解构所需要的关键概念,获得两个学科的知识。
其次,因为这是一个跨学科的课程,所以不同学科的老师通常会需要出现在一个教室里面,每个人负责讲一部分内容。有时候两个老师会在课堂上对一些尚未定论的问题,喋喋不休地争辩。课堂上老师之间产生辩论,原因在于有的方面确实也并没有明确的结论。不过也正是这样,才可以让学生了解真正的科学研究者的状态,像他们一样思考和学习。这就是我们在科学教育里面提倡的authentic learning,科学学习者如果通过解决一个真实的科学问题,了解真正科学家是怎么做的,才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不然就只是变成了飘在半空中的概念。
当然还有更多的问题:既然这个课程是由化学和生物两个学科的老师共同来教授,这个课程的最终结果由哪个分支的来承担?谁可以因好的结果而受到好评?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这个课程设计小组充分考虑。
课程设计完成后,具体实施则更加具有挑战。作为课程设计小组的leader,他需要调动其他老师的兴趣和积极性,协调不同学科不同学院的老师完成,也必然会遇到有困难和阻力,比如部分老师和管理层质疑,但是坚定的态度和对创新的自信,让他能够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
教育科技助燃课堂
通识教育最大的挑战来自于需要面对两百多人的大课堂,只给你一小堆柴火,如何让一个巨大水壶里的水沸腾起来?答案:教育科技,在这个课堂里面成了最大的助燃剂。
一些小工具被灵活的运用在他的课堂中,比如一个即时投票工具,让学生动动手指,参与到课堂相关的思考,又可以让老师知道学生面对一个问题的看法,通过大数据指导进一步的教学。还有一个kahoot(一个游戏化的Quiz工具,除了kahoot,还有Quizizz,内置丰富的表情包,可以穿插在课堂活动后,效果也非常不错)。但个人觉得最有趣的还是他自己设计的breakouts ,选取了最热美剧的trailer,配上这个课程相关的字幕介绍,剪辑后video视觉震撼,既能让学生调节下心情,也对这个课程有了更多的期待。视频主题除了《绝命毒师》《权利的游戏》还有《美少女的谎言》这种青春偶像电视剧,覆盖都是时下最热,在本科学生里面流行的话题。(看来能了解年轻人的心思也是一种老师的职业素养,这个老师也真的是玩的够时尚,要是和00后聊聊二次元应该也没有问题!)
一个老师要自己有趣,把课堂变得有趣,学生才能学的有劲。我知道很多老师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engaged在课堂里,也花了不少心思,其实重点就在于,一定要了解学生,知道他们感兴趣的是什么,这样才能产生链接和互动,一般来说学生之所以为会对这个课程产生兴趣,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觉得这个老师把课程教的很有趣。回想起来我自己之所以高中英语一直很好,甚至大学专业选择和就业都受到了我高中英语老师的影响。
和学生说平行的“语言”
第一位讲完中场休息的时候,我和同伴说“前面这个speaker讲的这么棒,会不会让后面这位老师有压力呀。”同伴笑笑说,应该不会,毕竟哈佛的老师,每个人都有自我风格嘛。短暂休息结束之后,第二个老师走上台,有着华人面孔和轻微的英语口音,第一眼看上去风格相对前一位没有那么张扬,有一种说不出的亚洲智慧。
他的演讲没有直接切入主题,而是先表扬了前一位讲者:“Robert作为最受欢迎的老师,一直有着他的特殊魅力,但是我觉得有一点我可以胜过他”,他稍微停顿了下,嘴角稍稍扬起 ,“那就是我有收藏一大堆有比他更好看的领结。”话音刚落,全场顿时被他的自嘲式的幽默逗笑了。不得不承认他的领结图案非常特别,但也因此观众们也不再关注在两者的比较上,而是开始寻找他的自己独特的分享亮点和风格。这一个特别开场让他的演讲少了一些负担,轻松开始后面的正式分享。
他所教授的大一新生的统计学,作为一门通识教育科目,对老师教学的挑战,就是学生的多样性,学生来自不同专业,有着不同目标,尤其在20年前,Big Data,AI还没有像现在这么火热,大多数学生对统计学并没有很积极的学习热情,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下,该如何让他们能对统计学这门科目产生兴趣?应该如何教授学生统计思维,并且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统计学作为一个基础学科,可以运用于几乎所有的学科。该如何让每个不同背景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有趣的是,这位老师对课程的第一版设计,并不是坐在办公室里面想出来的,而是在和他所带的几位研究生的周末聚餐时候,受到的启发。当他们正摇晃着红酒杯,品红酒的香味,一位来自加州MIT的学生突然和他说:为什么不讲讲#品酒#和统计学呢?(加州的葡萄酒闻名全国,产量占美国的90%,大约有850 家酒庄)。这一个想法后来被发展成了红酒评价的统计方法;还有一个学生说:“我们可以讲讲#Romantic and statistical#”(婚恋交友匹配度和统计方法)现在世纪佳缘等婚恋网站应该用的就是类似的模型。统计学本身因为有比较复杂的运算,很多学生觉得自己数学不好,就不愿意去尝试,但是这个课程通过和生活中常见事物联系起来,让学生认为他们统计学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而自己是可以理解这些概念。
他笑称说在课堂里面他需要用三种语言:英语,统计学语言,和学生平行互通的“语言”,第三种语言尤其重要,因为这决定了是否学生能够调动学生的过去的知识积累,和新知识统计学产生联系,从而获得一种统计学的思维能力来解决各种问题。
小结
来自哈佛的这两位老师,他们的幽默和对教学的激情,专业度,以及不断革新的态度,都值得学习。Humor and Passion,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而Professional ,来自对专业孜孜不倦的追求,Professor这个英文单词的词根就是他的特征:Professional ,You must know the subject far better than your audience。最重要的,如何不断课程革新,教学革新,建立一个有竞争力的学习环境,来适应新的需求,这是我们需要从中思考和借鉴的地方。
2016年听过很多研讨会大牛的分享,我尝试着总结我在港大遇到的,去学校见习时候看到的甚至过去这20多年遇到的老师,来思考:什么是好的教学?How to be a good teacher ?
我发现,优秀老师具有以下特质:有对教授学科的专业知识,对教学的热情,有化腐朽为神奇,化繁为简的能力;有充分的人格魅力,充满好奇心,保持学习力,拥抱教育科技。他们的课堂可以让学生产生兴趣 ,充分融入,离开课堂的时候总能带走一些有用的东西,不论是对下一部分内容的期待,一种有益的思维方式。即便作为一个选修课,学生可以得到的只是对某一学科浅尝辄止的体验,都会或多或少的对他们的未来产生有益的影响。
作为21世纪的老师,我们的角色应该发生巨大变化,不仅仅是一个执行者,我们更加应该是一个创业者,我们聆听学生需求,不断革新。在这个飞速发展,高度互联的时代,作为21世纪的老师,你我都需要不断的学习,最后和大家分享论语中的一句话共勉,子曰:“学如不及,有恐失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