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安慰需要有同情心。看到一个人遭遇了不幸,上去就说:“你真可怜”“太倒霉了”“别难过”“会好起来的”。这本质上是什么?不是在安慰,是在围观。你出事了,而我没事,我在居高临下地表达同情。
安慰要的是同理心,而不是同情心。
什么是同理心?不是我可怜你,是我和你感同身受,我理解你、接纳你。我接纳你此时此刻所有的情绪。
安慰=轻度介入+提供支持
什么叫轻度介入?
安慰是一种相对被动的沟通。在职场上,只有当别人需要我们的安慰的时候,我才能提供安慰。
只有当你和他的关系很近的时候,第一,你才比较能判断他真正的需求是什么;第二,你才愿意真正把你的资源拿出来和他分享;第三,如果他跟你说不需要,你也不会觉得受伤害。这就是职场交往和私人关系的区别。
单就沟通而言,你还可以提供两种支持:
第一种,情绪上的支持,帮他转移注意力。这是一种安慰别人特别好的方式。
第二种支持,提供同类经验。在职场中当对方遇到损失或情绪比较低落了情况下,你能做的只能是给他一个参考:我曾经遇到同类问题,我是怎么做的。
还有一个沟通模板:
“刚听说你遇到这个情况,我也不知道该帮你做点什么。反正我这边有几个便利,只要你需要,无论是需要人手,还是需要找什么资源,你随时找我,能做的一定全力以赴地做。其他需要,你随时提。”
这就是一个比较良性的沟通,你完成了一个安慰,而且双方负担都不重。
总结:
轻度介入。当你判断对方需要你安慰的时候,才提供安慰。
提供社会支持,而不是干预进去,告诉他你应该这样,你应该那样。
守住这两个原则,你就同时展现了自己的善意和职业性。
注意事项:你要为别人提供支持,但是,千万不要深度介入,把自己变成问题的“第三者”。两口子吵架,你最好不要参与讨论,很容易变成第三者。
还有一个坑就是,不要轻易为对方背书。对方被辞退,要换个工作。你可以说:“那家公司我刚好了解情况,给你讲讲。”但是,不要变成:“那家公司我认识一个人,可以介绍你认识。”因为你没有能力为他背书。
你只需要处理好你和他之间的关系,不要卷入他和其他人之间的关系。这不仅是安慰这一个场景中的窍门,也是我们处理很多人际关系的技巧。
指导他人,不管你具不具备“同理心”特质,你都要有一种“同理心”意识。
1.要有足够的耐心,要耐心地花时间倾听下属在说什么。要培养人,根本上要从“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境里走出来。
2.在听下属发泄的过程中,你试着把对方看透。
3.应用“同理心”意识,快速切入下属的情境。学会问自己“他为什么求助于你”,从根本上了解一个人,有助于产生同理心意识。切忌简单地用自己的经验,以不变的套路,对付所有人的问题。
4.告诫自己,你指导的是你的下属,他的经验和能力现在还不如你,千万不要用高出他能力太多的标准来要求他,或者让他用自己无法把控的方法做事情。
反思:同理心在安慰和指导的场合下都可以用,关键还是要放低自己的姿态,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想想自己在那个状态下想要听到什么样的话,想做到什么样的事?第二次学习,学到了不一样的东西。重复的魅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