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作者: 大刀要出头 | 来源:发表于2020-03-09 16:53 被阅读0次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本书题目叫做《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作者是林欣浩。很多人一听到“哲学”两个字就感到头疼,就会想到那些哲学家深奥难懂的哲学思想。大家读这本书的时候完全不会有这样的担心,作者是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例子来阐述哲学家的主要思想,其中还包括很多哲学家的逸闻趣事,保证你读到停不下来。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把西方哲学大概划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古希腊哲学,第二个阶段就是天主教哲学,第三个阶段就是从文艺复兴开始的近代哲学。大家如果读完《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之后,对哲学还有兴趣,可以读一读罗素的这本《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一、古希腊哲学

    古希腊哲学的三个主要代表人物就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而柏拉图又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们三个人的关系类似于中国古代的孔子、荀子和孟子。苏格拉底最大的爱好就是喜欢跑到大街上问别人问题,与别人辩论。比如他跑到大街上问人们什么是正义?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真理等等。如果人们给出的答案不能够令他满意,他就会无休止的追问下去,直到人们无法回答为止。苏格拉底相信人们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才能获得知识,并通过理性来指导自己的人生。他说自己是上天派来启迪民智的使者,自称为“精神上的助产士”。苏格拉底这种刨根问底的追问包含了哲学的思辨精神,动摇了宗教信仰的权威以及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最终以藐视宗教,堕化青年,反对民主等罪名判处有罪,并被由人民组成的陪审团判处死刑。苏格拉底之死常常被现代人当作“民主暴政”的例子,说明“多数人的民主”在错误的引导下也会作出邪恶的判决。

    油画《苏格拉底之死》

    苏格拉底之死导致柏拉图对雅典人民失望至极,于是柏拉图离开雅典到世界各地周游,这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哲学思想的传播。多年以后柏拉图又回到雅典创办了柏拉图学院,而在这个学院学习的一个学生,就是后来几乎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齐名的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继承了老师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同时也吸收了很多同时期不同派别的哲学思想,可以说是古希腊时期哲学的集大成者。但是亚里士多德的很多哲学思想却与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对立,因此也就有了亚里士多德的那句名言: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头像

    二、天主教哲学

    在天主教哲学阶段,无论是早期的教父哲学,还是后来的经院哲学,哲学成为了服务于神学的工具。我们知道天主教是从基督教中发展出来的,而基督教又是从犹太教中发展出来的。基督教与犹太教最早都在犹太人之中传播,犹太教教徒保罗因受到神启转而信奉基督教,他吸收了很多古希腊时期哲学思想,撰写了大量的神学文章,促进了基督教在非犹太人之中以及整个欧洲范围的传播,而保罗撰写的书信后来也成为了基督教义《新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基督教的发展,基督教又分裂为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

    天主教哲学往往被后世哲学家们瞧不起,因为此时的哲学经常被用来证明一些无聊的神学问题,比如一个针尖上到底能够站多少个天使?基督教作为一个宗教,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别人信仰他,而证明上帝的存在,也是神学家们的一项重要工作。虽然哲学被用作服务于神学的工具,但是哲学怀疑一切的精神与宗教的无条件信仰存在着根本不可调和的矛盾。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当时经院哲学的极大成者,号称“天使博士”的阿奎纳提出了五个的证明上帝存在的方法。这五个方法形式相近,我们只举其中一个最简单的,大致概括为:世上万事万物都要有另一个事物作为它的原因。那么必然存在一个最初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上帝。罗素反驳说:那什么是上帝存在的原因呢?如果上帝不依赖于外物而存在,那么万事万物都有因就不成立。如果上帝的存在也有原因,那么上帝就不是全能的。

    托马斯.阿奎纳画像

    三、近代哲学

    基督教十条《诫命》第一条就说:除了我以外,你不可以再有其他的神。除了服务于神学的哲学,其他的哲学思想被当做异端学说遭到信奉一神论的基督教疯狂打压。直到文艺复兴时期,随着科学的发展,基督教教会统治日渐衰落,近代哲学才开始快速发展。书中从理性主义哲学家迪卡尔开始讲起,包括斯诺宾沙与莱布尼茨,他们都受到当时欧式几何思想的影响,他们认为理性就像欧式几何一样是超越客观世界的,因此他们的哲学体系构建思路很相似,都是以一个自认为必然的公设开始,通过推理与演绎构建自己的哲学理论体系。迪卡尔从“我思故我在”开始,斯诺宾沙从不依赖于外物存在的“实体”开始,莱布尼茨从物质的无限分割开始,然而理性主义哲学家最后得到的结论却是千差万别。此时经验主义哲学家代表洛克抓住了理性主义哲学根基不牢的弱点,开始了两派长久的哲学大战,洛克受到科学归纳法思想的影响,认为根本不存在于超越客观世界的理性知识,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后天的经验中获得。

    笛卡尔画像

    在理性主义哲学家与经验主义哲学家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遭到了一位重量级第三者的插足,这个人就是对近代物理学做出伟大贡献的大神牛顿。实际上牛顿并没有提出重要的哲学思想,而是由于牛顿力学的伟大成功影响了哲学思想的发展,最主要的就是导致了机械论的崛起,牛顿力学让星辰万物皆臣服于力学三大定律之下,以至于人们产生了让物理学解释包括人类意识在内的整个世界本质的美好愿景。

    机械论的危险境地就是导致了决定论,决定论认为如果万事万物都按照物理规律运行,那么事件之间也必须严格遵守因果关系,追本溯源,整个世界早已在几万亿年前宇宙大爆炸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难怪数学家拉普拉斯说:只要给我足够多的数据,我就可以推算出未来整个世界的面貌。严格的决定论让人类丧失了自由意志,无论我们的选择是什么,人类似乎都成了因果律的提线木偶,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更可怕的是罪犯就可以说他的罪行不是他自由意志的选择,那么整个世界都将道德沦丧,秩序无存。当然如果真有人用决定论来忽悠你,在这里我可以告诉你当年芝诺用的小妙招。当年芝诺的奴隶犯了错,向芝诺辩解道:按照决定论,我犯错是早就已经注定了的。而芝诺鞭笞奴隶的时候说到:按照决定论,我责罚你也是早就注定了的。

    牛顿画像

    正当人们为机械论和决定论的思想感到无所适从的时候,秉持怀疑论的天才休谟出场了,休谟也是经验主义者,他认为之前的经验主义者与理性主义者讨论的“何事是真实存在”的问题超过了人类认识的能力。迪卡尔说“我”是超越客观世界真实存在的,休谟说“我”不过是后天经验片段的合集,到底存不存在客观实在的“我”,人类依靠经验根本无法回答。休谟认为只有两类知识是真实可信的,第一类是不依靠人类经验而存在的知识,比如几何学。第二类是人类根据经验而认识到的知识。休谟认为因果律不属于这两种知识范畴之内,科学认为因果律就是A事件发生在前,B事件发生在后,二者关系是必然的。休谟认为这种必然的关系我们通过经验根本无法认识。休谟反驳说如果一只鸡每次看到农场主过来,它都会被喂食,在鸡看来农场主来就是它被喂食的原因,但是有一天农场主却带了一把猎枪来。难怪休谟会说谁知道明天的太阳还会不会照常升起。休谟怀疑论的出现让人们更加崩溃,如果我们确信存在的因果律,那么我们会被决定论支配。如果我们不相信因果律,那么整个科学大厦都摇摇欲坠。

    休谟画像

    就在人们又一次陷入迷茫的时候,康德带着他的《纯粹理性批判》出场了。康德说人类所感受到的这个世界,都是通过人类心灵中某个特殊的机制加工处理过的。康德说这种加工机制叫做“先天认识形式”,真实的世界叫做“物自体”,我们感受到的世界叫做“表象”。康德说因果律存在于我们的“先天认识形式”之中,而我们的意识属于“物自体”,因此我们不必担心决定论让我们丧失了自由意志,也不必担心因果律能否被我们经验所认识。康德之前的哲学危机,是休谟对因果律,乃至对人类理性能力的怀疑。康德的解决方法是,他把世界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完全不可知,另一个部分则可以用理性把握。不可知的那部分因为永远不可知,所以对我们的生活没有什么影响。只要我们在可把握的世界里生活,理性就又恢复了威力。

    康德画像

    正当人们为康德的这些思想感到欣慰的时候,一个猖狂的小伙儿出现了,嘴里喊着:康德错了,物自体根本就不存在。这个猖狂的小伙儿就是黑格尔。我们回顾整个哲学史,会发现在黑格尔那会儿,之前时代的哲学家们提出了一个个新的观点,每个人都自以为掌握了终极真理,结果又被下一个哲学家推翻。黑格尔认为真理不是固定不变的,其次理性与客观世界也不是对立的,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辩证地看待问题,理性与客观世界辩证的统一在一起最终走向“绝对精神”,理性就是世界的本质,世界的本质就是理性。黑格尔的历史观后来被马克思批判性地继承,变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黑格尔画像

    按照“出来混迟早都要还”的江湖规矩,在黑格尔反对康德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必然会出现一个比黑格尔更猖狂的家伙去反对他。这个人说黑格尔是“一个平庸、无知、愚蠢、令人讨厌恶心的江湖骗子”,这个人就是叔本华。叔本华同意康德的物自体思想,但是他认为物质体是统一的,这个东西叫做“生命意志”,万事万物都由它驱使,理性与生命意志相比,是软弱和暂时的。康德认为我们通过理性来控制表象世界,属于乐观主义,而叔本华认为生命意志无法被控制,属于悲观主义。叔本华说生命就是一团欲望,欲望满足了就无聊,欲望不能满足就痛苦,人就在无聊与痛苦之间不停摇摆。

    叔本华头像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预示了理性没落的危机,而尼采又跑来落井下石,尼采把叔本华的生命意志改造成了权力意志。他认为人分为强者和弱者。强者体现了权力意志,他们的特征是积极向上、勇于进取、勇于牺牲、善于创造。弱者相反,特点是胆小、保守、善妒、虚伪。尼采认为基督教是一种虚伪的宗教,它宣扬谦卑,实际上是鼓励人们做弱者,所以尼采说:上帝死了。他希望人们不要去信奉上帝,不要成为弱者。简而言之,尼采推崇的是一种精英主义。

    尼采

    在理性没落之际,坚持理性的科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物理学的发展,进化论的发现,还是心理学的发展都预示了我们可以通过理性更好地认识世界。可是随着非欧几何的发明,相对论的发现,尤其是量子力学的出现。人们发现了理性在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都有着无法把握的局限,科学想帮助理性,却也最终伤害了理性。罗素与维特根斯坦等逻辑实证主义者,怀着绝对理性的美好愿望,通过经验数据与逻辑工具去证明这个世界的本质,可最终却发现理性根本没办法撑起描述这个世界的责任。

    维特根斯坦

    我们希望哲学能够描述世界的本质,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可是所有形而上学的哲学都陷入自己无法证明自己的困境之中,我们只能投入科学的怀抱,建立在经验主义基础上的、以实用主义为原则筛选出来的、可以被证伪的科学似乎成为我们唯一的出路。

    “朝闻道,夕死可矣”,可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仍需上下而求索。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有的人活的就像《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坚信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有意义的事。也有的人就像钢铁战士保尔柯察金一样,希望人的一生应给献给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所以我相信罗素所说: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源。我也相信《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所说:人最大的幸福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完这一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fwp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