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那么一些聪明人,他们能够跳出已有的框架,用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方法去解决他想解决的问题,以便达到自己某种目的。然而,在他们自作聪明破了某种规则之后,在逻辑上就给了别人同样的机会,别人也就有样学样,用这些聪明人的方法去对付聪明人,最终这些聪明人只能自作自受,自己酿的苦酒自己喝下去。
一、联名通电
武昌起义之后,摆在国人面前的路好像只有两条,要么加入革命党挥师北上,推翻清廷建立共和政体,要么效忠清政府参加政府的军队把造反的剿灭,使得大清再次中兴,然后按部就班走上君主立宪的道路。
聪明绝顶的袁世凯发现了第三条道路,别人的困境正是自己的机遇,是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他利用北洋的军事实力去压制南方革命党,又利用南方革命党人的影响力去讹诈那可怜的孤儿寡母,以伺达到渔翁得利的效果。在他的指使之下,段祺瑞与四十多名北洋将领联名通电,要求实行共和政体,否则将带兵进京,与王公陈利害。这是把刀架人脖子上和人谈道理,哪有什么道理可谈?
以武力去胁迫上位者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说这一招很糟糕,从此开始了武人干政的模式。如果袁世凯一直能够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他手下的那些北洋将领或许还不敢造次,可一旦发现袁世凯在卖私盐,那还不得炸锅?这不很快报应就来了。
大总统要变共和政体为君主立宪政体,而且自己成为中华帝国的皇帝,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很难说清。有人觉得这个窃国大盗做皇帝的目的就是为了过一把皇帝瘾;也有人认为当时的共和政体严重制约了国家的发展,大总统要恢复君主制是了国家能走上正轨;还有人觉得他是受了他儿子的欺骗。袁世凯可能自己对这件事都很矛盾,他曾说过“余思自谓为皇帝,不过若干年,为与子孙甚有关系”,他所说的子孙究竟是他袁家子孙还是全体国人的后代,搞不清楚。
不管是什么原因也不管是什么目的,袁大总统真的当了皇帝这件事引起了公愤,不仅南方革命党人坚决反对,即便大总统的嫡系人马北洋将领也不支持。冯国璋等发了“五将军密电”,不惜以武力相威胁,坚决反对帝制,这一幕与几年前的联名通电是一回事,是前一次联名通电的翻版。只不过换了个导演而已,前一次的总导演是袁世凯,这一次的导演是冯国璋。
冯国璋有样学样,用袁对付清皇室的招术来对付洪宪皇帝,应该算是因果报应吧。
二、黄袍加身
后周世宗柴荣有雄才大略,可惜天不假年,一场疾病夺走了他的命,随着柴荣的驾崩,后周的江山也被人夺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
柴宗训即了皇帝位,主少国疑政局不稳,朝堂之上弥漫不安的情绪。这天忽传北方辽国举兵入侵,太后不知如何是好,就问计于宰相范质,范质说那就派赵匡胤领兵抗辽。赵匡胤的态度就跟后世的袁世凯似的,和朝庭讨价还价把最高军事指挥权弄到手里才肯出兵。等大部队走到陈桥驿时部下哗变,说咱们到前线拼死拼活,那个小皇帝也不一定能记得咱们功劳和苦劳,不如让大哥做龙庭。
赵匡胤在醉醺醺的情况下被披上了一身崭新的做工精致的黄袍,手下众将士一齐磕头高呼皇帝万岁。赵匡胤很生气,你们这些家伙是要把我往火坑里推吗?造反是灭门之罪,况且先帝也待咱不薄,这事是断不可行的。跪着的人一个也不起身,说如果大哥不同意咱们就死在这算了,反正今天造反已经成了事实,回不去了,现在停手全是死罪。最后赵匡胤只能勉为其难地说既然大家都要造反,那就造吧,不过一定要听话。于是和手下约定了一些事,比如回京后不得扰民,不得对忠于周朝的文官无礼,等等。最终赵匡胤顺利接管了后周政权,实现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王朝之间的和平更替。
不过赵匡胤的黄袍加身并不是首创,而是从别人那学来的,他是有样学样,只不过准备得很充分,虽然是翻拍,但制作很精良,演技更出色而已。他的这一出戏是从郭威那儿学来的,学习得相当成功,如果郭威在天有灵看到他这出表演,一定会给赵匡胤点个赞。
郭威原是后汉的大将,为后汉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后汉的一位重要人物。可惜的后汉的开国皇帝刘知远命短,当皇帝不到一位就驾崩了,而接班的刘承祐对郭威很不放心,上下猜忌的结果就是要么臣子死,要么臣子反,郭威选择了后者。郭威把皇帝推翻之后不好意思立即做皇帝,就立了刘赟为帝。突然听说契丹人大规模入侵,郭威领兵抵抗,行至澶州时被部将拥戴,扯下黄旗披在他身上,实现了华丽丽转身,从将领变成了皇帝。郭威在澶州黄袍加身时,赵匡胤就在旁边,学了个全套。郭威大概做梦也没有想到,他这黄袍加身的戏码被赵匡胤牢记于心,并且发扬光大到2.0版本,披在身上的不是黄旗,那太简陋,而是货真价真精心缝制的皇家礼袍。
三、禅让真相
曹丕兴高彩烈地对群臣说:终于知道禅让是怎么回事了。这是公元220年,曹丕逼汉献帝禅让之后得意忘形的一番言论,尽显小人得志的嘴脸,可他不知道的是,他的这个动作被身边人也学了个通透,真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他威逼汉献帝退位时说“夜观乾象,见炎汉气数已终……”,汉献帝在生命与皇位间选择了生命,配合着曹丕演了一出禅让的大戏,等这出戏演完之后,曹丕很得意。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几十年之后,那个劝他上位之人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对着他的小侄曹奂说“吾观陛下,文不能论道,武不能经邦,何不让有才德者主之?”
司马家有样学样,同样学得很好,原来禅让都是拿着刀抵着腰快把传国玺往外交否则小命不保了。
这种有样学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在现实中简单太多了,不足为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