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父母那一辈的人都是吃过苦,挨过饿的。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是来之不易,正因为知道这一切来之不易,也就格外的珍惜。
那时候没有信用卡,没有负债,只知道每日的劳作,能够吃得饱,穿的暖就很知足了。后来生活渐渐的好起来了,可是那样简朴的生活却已经深入骨髓。
记得上大学,有一年回家看到母亲洗好了衣服,我接过来晾晒的,看到一双红袜子还有补丁,我说:“妈,都啥年代了,袜子坏了,就扔了呗,怎么还补了好几个补丁”。你猜我妈怎么说,她跟我讲起了袜子的来历,这还是她和我爸结婚时买的。
我心想,难怪这么多补丁,这都穿了多少年了。其实袜子只是其中之一,他们的物件大部分他们都如数家珍,什么时候买的,穿了多久了。当然现在穿在外面的衣服是没有补丁的了。里面的衣服,可以将就的,重来不买新的。母亲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老一辈的人,他们以节省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而我们年轻一代呢,总是看见什么好的就买,零食家里堆得到处都是,衣服旧了一点就不再穿了,或者今年流行什么有重新买流行的。月月光是常态,能不负债的就已经很不错了。大有那种“今朝有酒今朝醉,莫使金樽空对月”一句话,就是使劲儿造。
以前的我们也是这样的,结婚后,买房,买车,每月还房贷。还要满足自己的吃,穿,爱美的欲望。导致欠了一屁股债。而父母每月的收入更低,在我们困难时还能伸援手帮一把。
后面也要像父母一样,过一过极简的生活。不能开源,就要截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