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神坛到泥潭,我心目中的“美猴王”一去不复返

从神坛到泥潭,我心目中的“美猴王”一去不复返

作者: 李红石 | 来源:发表于2018-12-25 13:55 被阅读0次

我以前看见一部西游片,里面的孙悟空这样跟师傅讲话-👊-🐵-👊-走,你们还在笑,我是笑不出来,眼泪在肚子里留。

六小龄童的“猴缘”,但野生猴身后的铁链清晰可见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说罢,六小龄童老师把道具金箍棒横跨在肩膀上,大步两三,在台上径直走着。旁边主持人应声附和,尴尬得我想钻到键盘缝里去,好不欢喜:

您这是晒肉呢~


六小龄童已经不是第一次在舞台上模仿“晒肉”了。

据哔哩哔哩视频网(以下简称“B站”)上的视频剪辑,六小龄童几乎在每次登台活动和个人讲座的时候都会调侃并模仿这个动作,越来越熟练,甚至开始“复读”,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环。

真正把他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是86版《西游记》杨洁导演去世的悼念视频,主旨虽是表达对杨导仙逝的痛惜,但对自己新电影的宣传占据了这个视频的大部分时间。这不禁令人思考:这到底是在悼念杨导,还是六小龄童新片发布会的现场?

网络舆论对该视频的评价是贬大于褒的,甚至认为突破了作为艺术家的道德底线。与此同时,知乎、B站、微博等主流社交网络通过视频、短文,甚至是表情包的方式对六小龄童进行深度“扒皮”,开创了网友对“六学”的研究,在2018年下半年逐渐掀起了对六小龄童老师过往言论和举止的大分析、大模仿、大参与的浪潮。

_________,说到______,我就想起来______,今年下半年,中美合拍的西游记即将正式开机,我继续扮演美猴王孙悟空,我会用美猴王艺术形象努力创造一个正能量的形象,文体两开花,弘扬中华文化,希望大家能多多关注。

另一方面,我们无法忘记的是六小龄童曾经在86版《西游记》中给每个人带来的童年回忆。每年暑假的最强档永远会出现唐僧师徒四人的身影,熟悉的“噔噔噔噔”的片头曲,敢问路在何方的夕阳,和那声洪亮的“吃俺老孙一棒”!

六小龄童饰演孙悟空的演技可谓是无可挑剔,如果他没有生在猴王世家,如果他拒绝勉强温饱的片酬,如果杨洁导演看错了人选,我们儿时对这部《西游记》的回忆可能就会是一片空白。

至少在我看来,网络舆论将章老师的演技和为人分得很清,也有网友对此事件进行了评论:

演技没得说,人品真的不行。吃相难看。

确实,演员毕竟要付诸于自己的事业,但网络永远不会无端职责一位老艺术家。

一边说西游经典不能乱编乱改,却代言西游手机游戏,让玩家“体验不同的西游文化”;

一边说着在新书取材的时候走遍大江南北,流水生产线式的签售方式无不让人心寒;

一边说西游可以传承发扬,却希望“一千个观众心中只有一个美猴王”......

也许人品和作品应该是分开讨论的,人品归人品,演技归演技,但可惜的是,章老师太入戏了。

美猴王不是唯一,但他可能是观众心目中“唯一”的美猴王,就如同《伪君子》中的达尔图夫——一个被奥尔贡家收留的伪信徒,却久而久之顺势当然地成为了家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又如《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堂吉诃德,他是骑士,他就是骑士,他就是要挑战风车......

达尔图夫和堂吉诃德是可悲的,至少在读者眼中,确实是这样的。

那六小龄童老师呢?

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

从神坛到泥潭,真正的美猴王应该体现中华民族的猴王精神,拼搏进取、不屈不挠、永不言败,(划重点)尤其是乐观向上。

但我对“花果山”的记忆,早已随着那台逝去的家庭老式电视一去不复返了。


第一次写文,如有不足感谢包涵指正。

我是李红石,一个有想法的时代青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神坛到泥潭,我心目中的“美猴王”一去不复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fzi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