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读了《小强升职记:时间管理故事书》,第一次读还是在近乎十年前,那是我时间管理开始的时候。惊讶于这本书的作者邹小强在26岁的时候就出版了这本书,真是吾辈楷模呀。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些书的观点,把书读薄,化为己用。作者在序言中就提到,
时间管理根本不是一种方法或者技能,时间管理是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对于我的体会来说,确实如此,我跟同事聊到时间管理的时候,他们反馈总是会忘记记录时间,后面就不了了之。我通过手机上方便的app记录,几乎是不占用额外时间、速度快、无负担、非常自然的一件事情,这是一种生活方式,自然得对每一片时间都不舍得拿来挥霍掉。作者在第一章 你的时间去哪儿了,提到:
时间黑洞的产生源于大脑喜欢做简单事情的特点,刷朋友圈和写报告哪个更简单。时间黑洞之所以产生,人之所以会有拖延症,还是因为有畏难情绪,总想着先解决容易搞定的事情,再来解决困难的任务。殊不知,没有解决根本问题,细枝末节搞定了还是没有多大用处。就像开着一辆车在山路上行驶,面前有一个巨石和零零碎碎的石头挡在路前。即使先把那些零碎的石头清理干净,还是不能过去对吧。还不如先花费主要力气,想办法把巨石挪开,然后只要把剩余的石头,把影响车辆行驶的部分在挪开,车子就可以颠簸地开过去了。这也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的第三个重要习惯--要事第一。而大多数时候我们对困难任务有拖延的时候,不妨把这个大任务分解开来,比如写报告,先列出提纲、思维导图,画出主要的设计图,再分解每个模块的写作分支,另外重要的一点就是设定截止时间,要有明确地deadline,这样才能产生紧迫感,调动你全脑的细胞,提高专注度。昨天我也正好刷到一篇文章,提到了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能够在工作繁忙之余,还能设计出自动驾驶自行车、哪吒风火轮机器人,靠的就是分解任务,再设定deadline,把业余时间都充分利用起来了。我们再来看下一个观点: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当你的注意力被打断之后,如果想要重新集中注意力至少需要15分钟。这确实是时间黑洞又一种体现形式,如果没有一个大块时间,分解的任务也是难以专注完成的。书中给出了10条避开时间黑洞的小策略,我们逐一来分析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4302572/4478055202323847.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