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家专做牛奶和豆浆的饮品公司,其售卖的牛奶饮料和豆浆饮料,无论口味、价格还是包装,都与其他类似的饮品差不多。
这家饮品公司主要采用直销和渠道销售两种方式,经营一年下来,盈利未达预期。
请问,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这家公司的利润呢?
为了简化问题,我们假设这家公司只专注做牛奶饮料和豆浆饮料,不做其他饮品。
这个问题似乎很简单,提高利润的方式无非三种,要么就提高销量,要么就提高价格,要么就降低成本。
如果要提高销量,可以通过:
拓展线上线下的渠道
调整对于销售人员的激励方式
给销售人员提供培训
等方式来实现
如果要提高价格,可以通过:
提升饮料的口味
优化产品的包装
主打高端市场
等方式来实现
如果要降低成本,可以通过:
降低采购成本
降低人工成本
优化流程
等方式来实现
等等,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是不是会导致我们陷入了只从这几个角度考虑问题的僵局?
有的时候,结构化的思维方式能够让我们从一个点开始,有逻辑性的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但是也容易让我们陷入惯性思维。
而且,我们会考虑到的这些点,是不是竞争对手也同样会考虑到?
如果我们和竞争对手都在同样的维度上进行改善,那么,最后的格局还是一样,我们的市场份额并不会有所增加。
那么,有没有更有创意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呢?
很多人都觉得,好的创意是需要花钱砸出来的,比如像滴滴、饿了么、共享单车等等,都是好的创意,但都是烧钱烧出来的。
其实,不一定。要看你对创意的定义是什么。
在我看来,创意的本质是用更有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只要我们能够打破惯性思维,跳出原有的思维框架,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并且达到预期目标,那就是一种创意。
打破惯性思维、提升创意空间的方式,有三种。
第一种方式,是从最后想要达成的结果,来逆推解决方案。
一家生产洗涤剂的厂商,经过观察和走访发现,很多人在洗衣服的时候,都会使用洗涤剂,但是并没有按照标准的用量来使用。
尽管洗涤剂的包装上写明了每次多少用量,但是大多数人,都因为嫌麻烦而按照自己的感觉来使用,导致每一次倒出来的洗涤剂都超出了应有的用量,不仅浪费洗涤剂,在最后的清洗环节,也会浪费很多水。
所以很多人都会抱怨说,这个洗涤剂用得太快了,和说明书上写的不符。
这个厂商最初想的是,怎么样才能让这些人按照标准用量来使用呢?
是在洗涤剂的包装上,把标准用量用更加明显的字体和更加突出的颜色来表示吗?
是在做广告的时候,让广告中的演员强调一下标准的用量吗?
是去走访一些家庭,给他们演示标准用量,然后依靠他们来影响周围的邻居吗?
如果这样考虑问题,那就陷入了惯性思维之中。
惯性地定义问题会造成认知偏差,以致无法解决问题。
从最后想要达成的结果来考虑,厂商发现,这些方式都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后来,他们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直接把标准用量的洗涤剂装到一个小包装里面,再把这些小包装放到大包装里面。
人们使用洗涤剂的时候,只需要把小包装拿出来,撕开之后,把里面的洗涤剂倒进洗衣机或者洗衣服的水池就可以了。
后来他们又想,能不能不用撕开,直接把小包装扔进去呢?
于是,就这样,可溶解的小包装洗涤剂就诞生了。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创意。
如何判断一个创意是不是足够好呢?
——就是看它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帮助用户解决问题。
打破惯性思维、提升创意空间的第二种方式,是从已有的问题中寻找突破口。
比如说,人们喜欢拍照和分享自己的照片,这是人类想要被别人了解、被别人喜欢的天性所决定的。
但因为拍照水平的限制,有些照片拍出来不好看,不利于分享,于是,就出现了“美图秀秀”这样的工具来解决这个问题。
再比如说,人们喜欢自拍,尤其是一个人怡然自得或者非常开心的时刻,但是自拍因为角度的限制,导致有时候照出来的照片没有范儿,于是,就出现了“自拍神器”这样的工具来解决这些问题。
打破惯性思维、提升创意空间的第
三种方式,是从跨行业的角度寻找创意来源。
还记得 “Uber雪糕日”吗?
Uber跨界与哈根达斯雪糕、梦龙雪糕等品牌合作,用户只需在Uber的App应用程序里选择“雪糕”按钮,离他们最近的雪糕车会尽快把雪糕送至指定地点,用户最快可在几分钟内就能享用到雪糕。
目前,“Uber雪糕日”已经拓展到全球数百个城市,Uber这种跨界创新的活动给用户、车主以及合作伙伴们带来惊喜,充分挖掘出共享经济中“生活方式和出行方式交汇点”的巨大潜力。
接下来,再回到我们文章开头的那个案例。
我们来发散思维,拓展一下问题。
这家公司的主要产品是牛奶饮料和豆浆饮料,过去对于用户的定位是:满足用户的营养早餐需求。
这个定位看起来似乎也没有问题。
但是我们可以延伸思考一下,用户只有在吃早餐的时候才会喝牛奶或豆浆吗?
什么样的用户希望喝牛奶饮料,什么样的用户喜欢喝豆浆饮料?他们有什么不同?
以前在考虑对用户进行细分的时候,总是考虑扩大产品品种,增加不同口味,比如增加草莓味牛奶饮料、巧克力味牛奶饮料、芒果味牛奶饮料……绿豆豆浆、黄豆豆浆、黑豆豆浆……
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对用户进行细分的方式呢?
这家饮品公司找了一家市场调研公司,专门调研喜欢牛奶饮料和豆浆饮料的用户,他们背后的想法和价值观,透过表象看本质。
他们做了一个试验,让这些用户观看一段旅游节目,节目中介绍了风光各异的10个旅游胜地,然后让他们从中挑选出自己最想去的3个地方。
结果,喜欢牛奶饮料的用户,更多的会挑选自然风光或者是海滨风景区;而喜欢豆浆饮料的用户,更多的会挑选名胜古迹或者是热门旅游城市。
后来,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他们发现:
喜欢牛奶饮料的用户,他们往往有着美好的理想,追求稳定,更喜欢和熟悉的环境、和熟悉的人打交道。
喜欢豆浆饮料的用户,他们相比之下,更加追求自我,热爱奋斗,喜欢迎接挑战,愿意接受新鲜事物。
挖掘到了现象背后的原因之后,他们对这家公司的牛奶饮料和豆浆饮料进行了重新定位,对饮料的口味、颜色、包装、营销方式等等都进行了重新规划和设计。
比如说,牛奶饮料的宣传海报上设计了一些“怀旧”的元素,比如用户小时候看过的电视、小时候喜欢过的明星、小时候玩过的游戏等。
豆浆饮料的宣传海报上则是80后的创业人物以及他们的经典语录,比如陈欧的“我为自己代言”。
也就是说,提高公司利润的方法,并不是改进某一个点,而是针对品牌形象、产品定位、营销方向、渠道分布等做出一整套新的方案。
所以,当我们能够“重新发现”问题和“准确表述”问题的时候,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最后总结一下,打破惯性思维、提升创意空间的三种方式:
1、 从最后想要达成的结果,来逆推解决方案。
2、 从已有的问题中寻找突破口。
3、 从跨行业的角度寻找创意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