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饿了,吃点东西就可以补充,精神饥饿了,就要阅读,我一直这样对自己说,也一直鼓励自己这样去做。
古有“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今我想说“无书令人俗”。饥饿感在我看来,是一个褒义词,至少你还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就怕有些时候连饥饿感都没有了,浑浑噩噩地度过了每一天。我喜欢去鄙视周边一些看不惯的现象,他们可以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也同样会鄙视自己某段时间的不思进取的状态,只有这样,才会提醒我该去做出一些改变,宽容一点的鄙视自己,是最好的饥饿感,因为明天的自己会比今天强。
很久之前,一个简友问我:小橘兄,我发现我很难回到去年上半年简书更文的那种状态,什么都写,什么都发,又变得异常忐忑,畏首畏尾,患得患失,有药么?我当时怎么回答的已经记不清楚,病急了可不能乱投医。如果真的找不回原来的状态,还不如索性让自己修整一段时间,并不是说以前的状态就是最好的,你也会还会发现一种新的适合自己的状态。谁都想回到以前的那个自己,可是再也回不去了,不是么?我也发现现在自己的状态大不如前,那又怎么样呢?人不可能永远对一件事情保持新鲜感,总会有一个倦怠期,理由是多种多样的,造成的结果大都是相同的。
如果真的没有什么想去表达的,也不必强迫自己去输出,还可以选择广泛地涉猎,读一些从前不喜欢的,或是没有勇气尝试的书籍,通过广泛的阅读,可以改变我们一些固有的想法。古人说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因为行了万里路,就一定能从地方性偏见里走出来,就不会觉得自己的地方比其他地方都优越。读万卷书,就会从时代性偏见里走出来,因为在读书的过程中,你会跟古人跟其他时代进行交流,就能走出时代性的偏见,我们的一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在走出偏见。
如果在人海中迷失了方向,也没什么大不了,做一个糊涂的人,生活就不会有太多的牵挂。人们倘若不是昏睡不醒,那他们何至如此一事无成呢?可他们全都是精明人。他们要是没有昏睡不醒的话,本来会做出一些事情来的。好几百万人能非常清醒地从事体力劳动,但是一百万人里头只有一个人能非常清醒的从事有成效的知识劳动,一亿人里头只有一个人能欢度富有诗意或神圣的生活,清醒才是真正的活着。
做一个糊涂的人,有时候内心也会感到疲惫,我们努力挣扎着摆脱这样的状态,依然于事无补。这个世界总有不会放弃我们的东西,大可不必惋惜,我们必须学会自己苏醒,使自己保持清醒,不靠机械的帮助,而是寄厚望于黎明,就算我们在酣睡之际,黎明也不会抛弃我们。通过有意识的努力,人们毫无疑问有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我没有看到比这更令人振奋的事实。
如果此时此刻,你内心的饥饿感强烈袭来,不要逃避这种状态,它是在提醒着你,你正在迈向下一个阶段,多少人白白错失了这样的机会。不管你处在什么状态里,都要去相信自己,拥有改变这一些的决心和毅力。
——2022/2/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