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不被尘境所迷惑?

如何不被尘境所迷惑?

作者: 寶蓮葉子 | 来源:发表于2018-11-06 10:37 被阅读0次

大家都知道六尘指的是色、声、香、味、触、法,其中法尘是依附在前五尘上面所显示出来的,这也是一般众生所能理解的道理;而上述六尘进入识阴六识心中这个现象就称为“六入”。虽然一般众生能够知道六尘是哪六个,但是通常会误认为自己的识阴祂是直接摄取外面的六尘境界,而且觉得非常有真实感,所以很少有人会去怀疑这些事情。因此如果不是有佛菩萨的开示,大家都很难去发现这六尘事实上是有外六尘与内六尘的差别,而自己的识阴是不曾缘取外六尘,而是只有缘取内六尘的;而因为有外六尘与内六尘的差别,相对的就有外六入与内六入的差别。

  因此除了对于五欲六尘的法义需要如实理解之外,连带的我们也要知道“六入”之法义。在《阿含正义》第一辑中,平实导师开示说:

【因为有六入,而又迷于六入的缘故,全都误认为外法而且执为实有,就导致无明凡夫众生流转生死,也导致佛弟子四众不能证得初果解脱,更间接的导致大乘行者落入五阴中而无法证得如来藏,所以无法破参明心。】(《阿含正义》第一辑,正智出版社,页272-273。)

  因此众生因为不如实知“六入”的真实道理,不知有外六入与内六入,因此误认六识直接缘取外面的六尘境界,而将外法执为实有,因此导致执取与染著五欲六尘境界,并且因此而造作诸业,轮转生死。同时因为六识心需要依靠根尘触才能现起,既然内六尘是自心所现之生灭虚妄法,当然缘六尘才能存在之六识心亦是生灭虚妄的,因此识阴非真实不坏之我。所以正确理解“六尘与六入”的法义,无论对于修学解脱道或大乘法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

  了解六尘与六入法义的重要性之后,我们再来看外六尘与内六尘的差异。外六尘或者外相分六尘就是说:【眼根所触外色尘、耳根所触外声尘、……乃至身根所触软硬、粗涩细滑等外触尘】(《阿含正义》第一辑,正智出版社,页265。),这是外五尘;而在外五尘上显现之有变动或无变动的法尘,就称为外法尘,因此合外五尘与外法尘就是外六尘,通常这也是一般人所了解的六尘。然而上述之外六尘却不是我们的识阴所曾缘取的,识阴六识心直接缘取的,必须是靠自心如来藏变现的五尘内相分境以及在内五尘上所显现之内法尘,两者合起来就是内六尘;所以六尘是有分“外六尘”与“内六尘”两种,识阴六识直接缘取的是“内六尘”。这里要留意的是:内六尘是自心藏识所现,也是众生的识阴所缘取的,因此十八界中的六尘是自己的内六尘而非外六尘,所以阿罗汉才有办法灭尽十八界。

  那“外六入”与“内六入”有何差别呢?“外六入”指的是由五扶尘根与意根缘于“外六尘”的现象,而“内六入”则是指如来藏变现之“六尘内相分”,此六尘内相分被六识心所缘的阶段,因此两者是有明显的差异。了解有“外六入”与“内六入”之后,这里很重要的是我们必须了解识阴六识所取的是自心所现的六尘内相分,而非外六尘相分。因为这样的缘故,就引生出一个很重要的知见,也就是说,既然能取之识阴六识所取的是自心所现之“六尘内相分”,那我们就可以信受各个有情识阴所取、自心所现之“六尘内相分”是不同的,所以才会说有“人类看见的是清水,饿鬼道众生所见的是脓血”这样的情况发生,这也就是经教中所开示的:“一切众生得杂身已,见于杂色。”(《优婆塞戒经》卷6)所以这是因为众生之业报与六根有别而导致自心所现内六尘有差异存在。又譬如天眼能够看见远物及被障蔽之物,非一般肉眼可见;而同样是天眼,亦因修证之不同而所见层次有差异,乃至如来之天眼可以现见住种种无量生处有情。又譬如人类肉眼所见静止之物体,看似是静止的,但事实上该物体却是随著地球自转而快速移动;而如果透过现代科技来观察,组成这物质的微粒子却是不断地有震动或移动的现象,因此你可以说你所见之物体一定是固定不动的吗?那只是你在当时之因缘下,自心所现之内相分而已。

  所以从这里大家应当可以接受识阴所取之内六尘真的是虚妄性的,我们不可以执著自己所见所知的境界一定就是那样,而必须了解内六尘是因缘所生、自心所现之法;因此这也对应至前面所引《华严经》中之“五欲无常,虚妄颠倒”的开示,因为内六尘所引生之五欲是因缘所生,故是无常;而随众生业报与六根差异所现之六尘内相分亦不同,造成个人领纳之六尘有差异,识阴亦非直接缘取外六尘,因此说是虚妄,如果执以为实则生颠倒。有不少人初闻“内相分”的法义,因为闻所未闻而往往不信,然而由经教中“内六入”与“外六入”的开示,就表示有六尘内相分的存在;这主要是因为无始劫来的虚妄分别之熏习的力量,使得众生将自心所现的内六尘误以为是真实的外境被自己所缘取,因此对于“内相分”的道理就不容易信受了。

  今天透过“六尘与六入”相关法义的探讨,相信大家都能够了解自己识阴六识所摄取的“六尘内相分”都是自心所现,并非直接摄取“外六尘境界”,而意识所取的六尘境界范围非常广泛,因此在修学路上必须对于这“六尘与六入”的法义有正确的认识,这样才不会被种种的境界所迷惑。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一)《第028集 六尘与六入--五欲过患》正国老师

相关文章

  • 如何不被尘境所迷惑?

    大家都知道六尘指的是色、声、香、味、触、法,其中法尘是依附在前五尘上面所显示出来的,这也是一般众生所能理解的道理;...

  • 摘录

    生活中每个人都容易被物欲所迷惑,坚持学习能让我们更睿智,不被迷惑,不被诱惑。 只有不断用心学习,才能达到坚持更新、...

  • 《赵州录》—如何不被诸境惑

    【问:“如何不被诸境惑?”师垂一足,僧便出鞋。师收足,僧无语。】 (1)译文: 有学僧问:“怎样才能不被各种境界所...

  • 晨语问安2022年9月20日

    『晨语问安9.20』探究事实,挖掘真相,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应该是为人处世的根本。不被表象所迷惑,不被幻想所左右,有...

  • 不被表象迷惑

    表面的 是不可信的 内在的 才是真实的 喜欢真实自然不刻意 喜欢就是喜欢 讨厌就是讨厌 不勉强不造作 就做真实的自...

  • 不被眼前迷惑

    看了一个抖音视频,故事是这样的。 老板准备派一个职场的男孩儿去外地办事处工作两年,回来以后给一个副总的职位,让他考...

  • 《简单思考》,不被表面价值所迷惑

    一、什么是简单思考? 作者书中说的简单实际上是简化,而非“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中的简单。 思考本质的方法叫简单思考...

  • 随笔 17

    我希望我能不被世俗的眼光所迷惑,不被外界刺激(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不被某人的言语怎么样影响内心的声音...

  • 2018-04-09

    以目标为导向,才能不被迷惑。

  • 2019-04-07

    风雪萧萧意萧萧 人间旅途早无我 心性不被尘所染 此生只道是无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不被尘境所迷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gby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