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原名张龟龄。三岁能诗,六岁能文,十六岁明经及第,待诏翰林,太子亲赐御名。可谓是年少成名,平步青云,令人艳羡非常。但自古以来,有才之人的人生道路都不会过于平坦。张志和也难逃此言。至德二年(757年),肃宗为了急于收复京师,掌控内外局势主动力,答应了回苛刻的条件,张志和力谏肃宗收回成命,纳陈时事,于是,张志和“坐事贬南浦尉”。同年,张志和父张游朝卒。张志和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在父母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迹江湖。
上元二年(761年),张志和在祁门润田守孝三周年期满,妻程氏又卒,遂无复宦意。为了逃避唐肃宗的寻访,只带了渔童、樵青,告别亲朋好友,游黄山、绩溪等地。然后复游吴楚山水,最后来到湖州城西西塞山渔隐,自称“烟波钓徒”。在此,写下了著名的词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美丽的西塞山前 白鹭自由翱翔桃花流水鳜鱼肥
美丽的西塞山上,郁郁葱葱的树木,风轻云淡,洁净的白鹭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娇艳的桃花开得正盛,清澈的江水流动不息,不时看见肥美的鳜鱼在水中跳跃……眼前的美景,就像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一般。
这首诗仅仅只描绘了这样一幅美丽的春景图吗?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一蓑烟雨
有个头戴青色箬笠,身披绿色蓑衣的渔翁,在暖暖春风和蒙蒙细雨中,乐呵呵的垂钓呢。就算刮个微风,下点小雨也无妨。
原来这不仅仅只是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更是一幅悠然自得的渔翁垂钓图。
读唐诗——《渔歌子》坐在一艘小船上,抬头看看郁郁葱葱的西塞山,蓝蓝的天空中一行行白鹭自由飞翔。江边娇艳鲜嫩的桃花盛开,飘来阵阵清香。清澈的江水流动不息,江中还有肥美的鳜鱼。据说鳜鱼肉质洁白鲜嫩,营养丰富,味道肥美。要是能烫一壶米酒,蒸一条鳜鱼,坐在船上泛舟,那真是一种神仙般的享受啊!就算下着蒙蒙细雨,我有箬笠、蓑衣,也不用着急回去。
如此逍遥,如此自在,如此快活……“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你在这首诗中看到了怎样的美景,看到了怎样的渔翁?
读唐诗——《渔歌子》诗中的渔翁是谁? 没错,就是诗人自己。刚开始我们说了诗人为何会来到西塞山,现在来说说为何“不须归”?因为“斜风细雨不须归”?因为我有“青箬笠,绿蓑衣”不须归?还是因为流连于这里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所以不须归呢?
读唐诗——《渔歌子》这里需要理解“不须归”是要归去哪儿,不只是归向狭隘意义的家(住处),更提现了诗人不愿归向尔虞我诈的官场仕途的愿望。
理解一首诗,需要读懂背后的诗人。诗人年少成名,后遭遇政坛构陷,对仕途心灰意冷,最终选择浪迹天涯。
读懂一首诗,才会更理解背后的诗人。诗人以白鹭自喻,品格高洁,素爱洁净,不愿惹这官场是非,惟愿自在翱翔于天地之间。
读唐诗——《渔歌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