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中、国裳辈同侍食。
先生曰︰“凡饮食只是要养我身,食了要消化;若徒蓄积在肚里,便成痞了,加何长得肌肤?后世学者博闻多识,留滞胸中,皆伤食之病也。”
我虽不算博闻多识,读过的东西也算又多又杂了。每想一事,马上联想到某书中又讲过这样一番道理、某名人又讲过类似的话、我又在某处听过一个相关的故事。它们相互印证,也不愧是内涵丰富、意义深刻,然而,这与我有什么关系呢?我只是记得它们、能想起它们,我会用吗?它们是我身心的一部分吗?
既然答案都是否的话,那我就有这伤食之病了。此病有两重,第一重是只阅读不思考,不主动地、仔细地分析书中的道理、论证过程,取其有道理的精华有机地结合到自己的知识树中,而只是机械地接受别人的分析和观点;第二重是并不实践。只是口头上赞赏它,临事就把它丢到九霄云外去了,哪怕想起来也以为“如今情况有困难,待下回吧”。下回又下回,何时是尽头呢。
如何治病呢?那就要回到学习的本原上来。学习是为了学以致用,为了解决现实的问题;是为了把道理化入心中,把知识树延伸开来;而不是徒然记得,流为口耳之学。例如那么多贤人、书籍、俗语教我们那么多勤奋的道理,纵然我全都记得,张口就能道得,心中也非常认同它们,而实际并不勤奋,何益?反不如一句关于勤奋的道理没听过,却每日兢兢业业的人。
若我想起了某些道理,那我必须当自己还完全不懂;若我以自己的话完全重新表述,那说明我懂了一部分;若我表达的是自己的体悟,然后才发现它合于前人的道理,那说明我懂了很多;若我的行为时时符合我认可的道理,那我就是真正的懂得,就是一个真诚的人了。
要做一个真诚的人,我必须践行我认可的道理。它们并非是绳子或枷锁,或任何外在的束缚,让我不得不遵循,而是发自内心地认可,以至于只要我对内心诚实的话,就会是我想做、要做的事。哪些道理是我真正认可的?这一点其实并不那么明确,因为我之前的学习太过囫囵吞枣,思考太过懒散。我必须认真地淬炼我的知识:理解它、质疑它、验证它、抛弃它、联系其他,得到一些基本的知识、原则、道理。
这些知识、原则、道理,第一必须系统化,有一个基本框架来容纳它们,或者让它们长在一棵本原之树上;第二我必须充分地理解它们,认可它们,用自己的话来表述它们(避免一知半解而自以为懂了);第三它们是我已经践行的或接下来打算践行的。
要少,不要多。事实上,我知道的太多了。所有重要的道理我已经知道了,它们只是被众多似是而非的道理和私心杂念所掩盖了。别再向外去寻找各种道理,努力践行已有的。要向外学的只是技术。
把我要践行的道理有条理地组织起来,并切实地践行,这就是我接下来要做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