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在班级群下完通知后。
网上有个段子,老师通知后,某家长马虎回复成"老婆收到",接下来家长群里复制粘贴"老婆收到…老婆收到…"看后笑了半天,可这样的事在身边的确屡见不鲜。
明日娃们要打新冠疫苗,老师通知中明确写着非父母陪同的同学,请群内接龙,并注明关系。
家长陆续接龙成:##爸爸
##妈妈…
一会功夫全班30名学生,已19名家长跟随接龙,信息时代下,大家囫囵吞枣,有多少是走脑用心呢?就这样我仍犹豫了,要不要接这个龙啊?默哀三秒钟,我的从众心理。
明明是错的为啥要接呢?
难道是19名家长读错信息,或其中不乏有从众的,别人都接了,我也接吧!
瞧,我们多怕自己是个例,哪怕是错了,也前拥后继。就这样把自己培养成了人群中的一员。我常常这样困惑。
记得小学时,班主任批评:你就是麻袋里装菱角--露尖,欠削。不知在何时我是怎样被削平的。也许是成长中一次次碰壁,也许是露尖被孤立后产生的不安全感,让心本能的趋利避害。
一天宇儿很沮丧"妈妈我没有朋友了。你可以给我买更多的学习用品吗?我需要送给同学,或者同学交换,不然我就没有朋友了…。"
"哦!"小小的惊讶,一方面来自现代小孩子们的好朋友社交看送礼物,普通些的社交也要以物易物的方式。
也感叹这个小小孩,开始服从于规则,害怕被孤立。幼儿园学前班时那个看到老师发作业也要提意见,挑战权威。"老师我有更好方法",会大声拒绝和告诉他人"我不喜欢的个性男孩。"用我小学老师的话,总麻袋里装菱角~露尖的男孩,尖也快没了,这是成长的代价吗?心里一阵酸楚,每一次挫败感的累积把心推向从众,和大众相同才好。只因我们的教育不鼓励不同,学校里希望同学一样双手放好,认真服从的学生,家里爸妈希望听话,动不动"走过的比你过的桥多~~看看人家的那个啥?学着点。~~"周围的声音大多是希望打造一个乖小孩。就这样那个露尖的"我"不同的我就慢慢被削没了。
接不接龙我的第一反应竟是别人都干了,我不干,不合适吧!哪怕自己清晰读懂了,也想从众。
其它部分家长也许根本就未读,照葫芦画瓢跟帖。就这样班级群里回复,出现多个"老婆"收到的笑话,才屡屡出现,令老师哭笑不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