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S老师关于集体学习的文章,分享了他对集体学习体验带来的感受,给我带来了一些感触。
我一直很喜欢真正融入在一起的集体团队,那种团队间彼此信任互帮互助坦诚交流分享的氛围给人一种力量感,会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奋斗而是一群人在奋斗。
类似的这种体验,最初是来自家庭。家就是这样一个小团队,不管做什么都很清楚有家人在支持自己,是永远的最坚强的后盾。
后来上大学后,在宿舍也能找到类似的感觉。一整个宿舍去做一件事,吃饭、玩、学习、兼职等,都不会觉得孤单和害怕,有着宿舍的同学和你一起去做着这些事。
上班后就很想有自己行业的圈子,希望和同行业的人交流学习。而这种集体性的学习,就需要走出去才有机会结识到这样的圈子,或者是付费加入一些课程学习,就能快速找到圈子。关于付费学习,刚毕业的时候自己进行得很少,但又极力期待找到这样的学习氛围,现在是能理解免费是最贵的学习方式。真正感受到圈子的力量,是加入生财社群,会定期有各种线上线下活动,可以去链接很多优秀的人。在这之前,虽深在一线城市,有着很多机会去认识很多优秀的人,但自己除了同学同事,基本上就不再认识其他的人了。以前我参加付费学习,会重点看学习的内容,发现有很多我行业的付费学习,我总是觉得那些内容我也会就不愿意付费学习,觉得浪费钱,现在的话我判断的标准更多的是:这个圈子能否接触到我这个行业优秀的大佬,有没有一个好的交流学习氛围。
关于高效集体学习的特点,S老师分享了3点:
* 和一群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的人在一起
* 共同做一件事情或者探索一些未知
* 情绪氛围很好,大家都能同频共振
这也是我特别期待找到的一群人学习的氛围,类似的这种氛围我在一个博主的文章分享中看到,他的孩子才几岁,受博主的影响,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他会组织几个同学加入,一起学习探讨。从博主孩子的这种学习思维模式,我都能看到只要他感兴趣的没有什么他学不会的,他有一种调动周边人一起加入的组织力。在我以往的的经历中,我很缺乏这方面的能力,我也有很多感兴趣的事情,我也希望影响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可是我组不成这样的局,我一直在想是什么原因?是自己的组织能力?是自己的号召力?又或者是其他的?但想想一个小朋友都能够做到,这归根结底是自己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与小时候就有关系,我一直是比较自卑的,总是很难融入到圈子里,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通过梳理再一次察觉到自己的一些心智模式,也清楚了自己的一些问题,需要自己去突破。这种突破对于别人来说很简单,但对于我来说就很难。这种感受就像我现在跑步健身可以很容易变瘦,但有些人各种健身运动就是瘦不下来,一个是体质问题,一个是方法问题。我现在难突破的,一个是心智模式,一个是方法问题。当自己察觉到问题,能做的就是去尝试解决方法,坚持不放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