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定下这个主题时,我脑子里闪过法国作家左拉来,很多年前看过左拉的短篇小说《陪衬人》。
讲的是商品社会里,一切都可以当生意做,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如果一个女性长得很丑,你可以雇佣一个比你更丑的姑娘一起出门逛街,有那个更丑在旁边衬着,你的丑,就不那么突出了,你也就获得了一定的自信。你一个本来只是当绿叶的主,结果就能当上红花,这是多么好的事。
衬托,很重要。当然,我们不用刻意弄个人来衬咱。
我们可以用物来衬。
有人喜欢在脖子上套条粗金链子,男的居多,以生意人居多。
有的人喜欢在手指上戴好几枚戒指。我曾见过一个女性心理咨询师,每只手戴俩,两只手上戴了四个大宝石戒指,有红有绿。
我一直在想,来访者的眼睛该往哪儿看呢,这是不是太扎眼了哇,会不会对来访造成负面干扰?
有的人脖子上挂着一个坠子,耳朵上戴着坠子,手腕上缠着手链,脚腕上戴着链子,整个人叮叮咣咣的。像个行走的风铃。
这没有什么好与不好,只是纯粹个人爱好。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或爱好既不挑战法律,也不挑战社会的公序良俗,怎么活,都是个人的事。
喜欢佩戴饰品的人,觉得戴着是点缀,会提升自己的价值和美,不喜欢戴的人觉得戴饰品,尤其是叮叮咣咣会动的饰品是一种累赘,会影响自己的活动自由。
02
这里只从心理学角度来解读,只是从日常生活中,戴与不戴,以及戴多少,是有意义的。
不包括出席活动或参加节目等重要场合下的装扮,不包括结婚戒指,也不包括防止耳洞而戴的耳钉。
戴着粗金链子的人,向人展示的是自己是“有钱”人,看看咱脖子上这条价值不菲的金链子就晓得了嘛。
这是“实力”的象征。往往意味着,这个人获得较好的经济能力的时间并不长,以及过往经历中,曾发生过因钱造成较大困扰的事件。并且耿耿于怀。
也许在意识层面,也许在潜意识层面,只是“遗忘”了。
女性佩戴一堆贵重首饰,情形也是类似。以外在的饰品来掩盖内在的不足。这里的“内在”,是主观性的,而非客观。是出于这个人自己的感受,而非他人的感受。
我们经常见到一些人,其实拥有很多了,世俗意义上已经很成功,但他们依然觉得自己拥有并不够。戴“庞杂”的首饰,原本是他人展示自己的“富足”的,可往往显露了另一个面,就是“匮乏”。
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是追赶名牌的人,内心越是匮乏,越是以名牌来衡量他人的人,内心越是匮乏。
以至于,阔太太郭晶晶有次头上绑了根三块钱的发绳,就成了谈资。似乎郭晶晶用三千、三万的发绳才合适。郭晶晶说,三块钱的,能用就行了啊,人家只卖三块钱啊。
富足,是自己的定义,名牌,却是他人的定义。
有人买了名牌衣物,想方设法把上面的logo给去掉,自己知道就好。
他们不需要借助这些来衬托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有人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用的是某大品牌。如果别人不知道,或没看出来,自己就感觉白穿戴了。
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寄托于他人身上,情绪由他人不由自己。这样的人,可能活得会比较辛苦。过于看重他人的评价,或活在他人的评价里。
03
作家贾平凹曾说自己穿的皮夹克只有二十几块钱,只是很少有人怀疑那是个廉价货。宋祖英做客《艺术人生》访谈时,说自己的衣服其实都很便宜,不追赶大牌。主持人朱军问,是在秀水街买的吗?宋祖英说,那也不是,质量各方面还可以就行了。
有的人,不用借助外在物品来衬自己,因为,他们自己能衬物品。
这是一种境界。
不戴饰品的人,不意味着他们没有,不买名牌的人,不意味着他们买不起。这之间不具因果关系。
以上只是分析着玩玩的,各位不要对号入座。大家乐呵乐呵就好。
饰品,就是用来佩戴的嘛,甭管是金的银的钻石的,名牌,就是用来炫耀的嘛,否则还怎么叫“名”牌呢。
生活就是有对比有衬托,才会显示出优越来,才会让人觉得自己过得挺好,在他人的羡慕里,感受到被尊重被肯定。
这无可厚非的。
何向群,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一个刚柔并济的心理咨询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