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家博会的时候,看中了某品牌的一张床垫,标价47798元,活动价19800元,然后议价说可以再给我便宜几百块,但是还是觉得好贵,有点心疼。刚好有个大学同学是这个品牌厂家那边人,就碰运气地问了问她,有没人认识可以买。
也很巧合地,她刚好以前在这个公司就职过,有相关的人认识。我把我要买的相关信息,照片等发给她之后,几番确认联系,最后说我这个床垫可以给我拿到10000元的价格。想着价格便宜了这么多,我和LG决定就买下了,哪怕其实当时我们床还没选好。
打款后几天,床垫送货上门了,我老LG负责接收的,当时觉得有点不对。因为当时现场我们看的是比较硬的,但是这张床垫稍微偏软。但是因为外包装包着,我们也没拆,想着应该不会有错的吧,然后又是找同学买的,跟她说说多麻烦,于是就这么接收过来了。然后因为我们一直没入住,而且床也一直未买,我们的床垫就一直这么放着。直到过了4-5个月,才买了张床,放上床垫,我们还是感觉比较软,觉得有点不对了,但是看看标签的型号(标签1)又对的,想想时间都过去那么久了,又是找熟人买的,还是算了吧,说说给人家麻烦。
可是睡了几天,睡惯了硬床的我们,还是觉得这床太软了,实在睡得不舒服,我就想着能不能二手转卖了,可是当时什么收据和发票都没有,硬着头皮跟我同学说了说,能不能补张发票或者收据,作为二手转让的依据。同学说我床垫不对,应该早点跟她说的,她可以去帮我说的,现在时间太长了,不过要收据之类的,她可以去帮我问问。我们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然后就等消息。可是……就没有可是了,一直没有下文。
时间又过了两个月左右,我突然发现,其实床垫旁边还有一个更正规的标签,那个标签的型号跟我之前看到的标签型号(标签2)并不一样。怎么会这样?究竟哪个是对的呢?我打客服咨询,客服让我提供详细的购买信息。可是,我是同学全权负责,我只负责打款和提供地址,所以我什么都提供不了。然后我提供了自己作为买方的相关信息。可是客服一直查不到我的相关信息。非要我跟朋友了解下,我是通过门店或者内部渠道或者其他什么渠道买的,以及用谁的信息登记的,才能给我查询。
一个托熟人买床垫的故事可同学毕竟一番好心帮我买床垫,然后事情过去这么久了,还搞得这么麻烦,实在不好意思。我把这个朋友帮忙的情况跟客服反应了下,客服表示很理解我的心情,并给我出主意,告诉同学为以备后期售后服务,需要提供这些信息,让她了解下。然后同学回复说,对方说床垫目前有什么问题吗?当时内部买的,没有录入信息,如果有问题需要售后,他们会帮忙给我解决。
同学是语音回复的,不知道是不是我心虚的原因,感觉同学听着语气不是很高兴。然后觉得把事情越搞越复杂了。然后我就又向同学坦白了所有的事情经过,并告诉她不用再查了。同学后来还是说坚持帮我去了解下,暂时还未回复。
事情暂时告一段落了。
总结一下,最开始的错且最错的是在我和LG自己,我们接收的时候没有认真检查,发现不对。但是至始至终,我们一直都带着一个心理:因为托熟人(同学)买的,理智上,怕给她麻烦,不好意思跟她说,想着能算了就算了;可毕竟买的东西跟该买的东西不对,也不是什么便宜的小东西,情感上,又想搞清楚事情真相。结果事情弄得很复杂。
这里的前提也必须说下,我这个同学是绝对可靠的,也是纯好心帮忙的,我也是可以信任的。但是基于熟人心理,没有及时处理,最终事情还是演变成这样了。所以以后买东西还是不要找熟人买了,除非你们是那种关系好到不分彼此的那种。
另外,还想说下,我这个事件里的熟人是没有坑我的,还有很多时候,所谓的熟人“杀熟”,狠宰你一把的,也是常有的事。总之一句话,不要跟所谓的熟人买东西。买得好还好,买得不好还可能影响了你和这个“熟人”之间的感情。像我买床垫这件事,我觉得自己给我同学带来了挺多麻烦的,也许热心的她以后再也不会帮人买东西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