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提笔写这个论题应该不迟,就像我当年坐在高考考场上一样,我现在正襟危坐。时隔这么多年,我在这个时间想写东西还是会感觉压抑和心有余悸。这种压抑感就像这些天的天气一样,闷热,难以透气,那年我高考前夜是下了雨的,暴雨,那天晚上雨淋湿了我的手机,手机坏了,我和外界的联系中断了,高考坏了,我的人生目前还没炸,但我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因此而炸,因为我还在活下去的过程中。虽然高考三天的时间很短,但是总让我要用后来无限长的时间来回忆和悼念以及思考假如。这是我要写在前头的话,同样关于长短。
今年江苏省的作文题目上说,有些人主张“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些人反之,然后引申出来彰显个性还是创新一说。但在我眼里,彰显个性和创新一点也不矛盾,我理解的彰显个性就是做别人所不能做,说别人所不能说,是创别人的新;创新就是展露自己思维与意见,彰显自己个性,革自己的命。所以,在我这里,这两个论点算是辩证统一的,不应该是骂街的两派,用说话长短来概括分类,不然话多的吧啦吧啦,话少的无话可说就要吐唾沫,但被人吐唾沫就是吃了亏了,最后只会变成相互吐唾沫,文人这样,莽汉可能还要上拳脚。但我想,创别人的新总要困难一些,因为大多数人长相资质平平,祖上翻三代也无权贵,属于混迹在人群里默不作声这种,所以我觉得革自己的命要简单一些,毕竟每个人都不一样,只要把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稍稍放大,就算是革了自己的命了。至于有话无话,长或者短,真没什么好争议的,你话多也证明不了你长,说到有话则长,就要让我想起来我一个大学同学,前不久结的婚,大学时候他有绰号叫“大鸡巴*(*是他的姓氏)”,他长都是挂嘴上说,属于有话则长这种,搞得人人都知道了,谁看见他都这么喊,后来因为长导致他闪婚,因为现在娶的这个老婆怀了孕,以前侃侃而谈的小伙子估计就会越来越寡言少语,所以彰显自己过了分,反而会让人变得话语少了。那有话则短怎么说,这个时候就是吹破天了,生怕你不说话就不能掩盖住你短的事实,就像有人总喜欢说自己肾好一样,这类人属于有话则短这种,越薄弱就越强调,因为要靠嘴来弥补,自己没有的东西,就靠多说,不但要说,还要极尽其详,这就是创新,创新过了分,就是吹牛逼,那恐怕就没人相信你说的话,毕竟你不能够遇见个人就立马掏出家伙向别人证明你说的话无虚言。但我想我举的例子,我表述的观点,都太过片面,不具备典型性,所以我就要觉得这个命题材料写得真是holy shit ,因为我拼尽全力才套上能想到的例子,而且还不恰当和典型,所以,创新和彰显个性和话语真的能有多少关系?我觉得不过寥寥。
上帝创造食物,人创造调味料。话语不过是人生活的调味品罢了,生活因为话语而丰富有味,人通过话语交流来丰富见识和提升学识,调味料太少,生活就容易乏味,乏味让人渴望创新,调味料太多,生活就容易齁挺,齁挺就是过分彰显了个性。因为你总是不知道别人口味如何,话多话少,所以你就不知道自己该创别人的新还是革自己的命,就像你不知道生活接下来会怎样一样,阿甘正传里有一句词“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但这个比喻我觉得不恰当,我更欣赏的是穆旦说的一句话“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生活需要创新和彰显个性不假,但是已然创新和彰显个性与现在的教育和社会发展背道而驰了,就像坐在考场上的人都不敢写这么彰显个性的文章,或者写了也是低分甚至零分,坐在办公室的人不敢说逾越级别或者不恰当的彰显个性的话,否则就要被穿小鞋。敢彰显个性的,甚至创别人的新的,那恐怕只能是喝多了,比如被拿下的毕姥爷。抄袭模仿遵从才是历来我们的发展和国情,能有适当创新那就真是祖坟都要爆炸了。缺乏创新和个性的国度,现在却要坐在考场上的孩子写彰显个性和创新,你说操蛋不操蛋,我只能祈祷那些爱彰显个性的孩子没有在这时候彰显个性,爱创新的孩子没有在这时候创新罢了。至于后面彰显和创新与否,我想可能还是被社会磨平了棱角,变得一水儿溜圆,全部圆了那就太可怕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