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阅读第十、十一章内容,收获颇丰,使我完整的看到了每个人的三重自我状态,缺一不可,但“成人自我状态”有着它的特殊重要性。
通过蛤蟆先生对自己“儿童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的认识,显然蛤蟆在那种熟悉的情绪到来时学会把它赶到角落里,不再被牵着鼻子走,说明蛤蟆的自我洞察力和情商都在提升。
引出了今天的主题:
成人自我状态
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它让我们能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
在这个状态下,我们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能理性而合理地行事。处在这个状态时,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
相反,我们能思考当下的状况,基于事实来决定要怎么做。
那么,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 学不到东西吗?
写到这里,我也在同样思考:
成人自我状态有那么重要吗?
难道儿童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就会失控吗?
我们一辈子都是在治愈我们的童年吗?
显然看到苍鹭先生的回答,让我明白了三者之间的联系。
处于儿童自我状态时:
你会体验到童年的感受,好的坏的都有。你会再现过去的情形,再次体验过去的情绪。可你学不到任何新的东西。
处于父母自我状态时:
当你处于“父母自我状态”时,基本上你不是在挑剔就是在教育别人。不管是哪种,你都在用言行重复从父母那里学来的观念和价值观,你会想证明给别人看,让别人接受你的观念和价值观。
这种确信无疑的状态,就没法给新知识和新理念留出一席之地。
旧的思想主宰着你,这就是为什么单靠争论不能改变一个人的想法,只会让人固执己见。
对上述二者状态进行学习后,会迫不及待对“成人自我状态”有憧憬和希望。
因为这种状态下:能思考当下的事情,评估自己的行为,或者倾听别人对你的看法而不马上驳斥,当然这很难做到。但最起码学会听完别人讲事情再去回应。
自动选择“角色”
条件反射
上述两种状态,我们也看到了他们的利弊,那我们是如何让自己处于这种状态的,而且很多时候不自知,且愈演愈烈……
面对苍鹭先生的提问,蛤蟆先生久久不能平复内心与此的对抗。
苍鹭先生就像一个带有解药的医生,在不断清洗、稀释他的身体,病因病症不断显现,让他暴露无疑。他内心充满愤怒和恐惧,同时也在不断探索自己。
苍鹭先生使用“演戏”“角色”来解释了我们为什么会处于儿童或父母状态下。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喜欢、最了解的角色,台词和动作。比方说:“生气鬼”角色。
生气鬼很懂该怎么表达愤怒,能一字不差地说出台词,而且他经常遇到这样的场景。他能自动筛选出合适的词,整个状态都在表达愤怒,“生气鬼”状态接近完美。
是我们想生气吗?还是别人让我们生气?
这个问题真的很深刻,我自己也在反思自己,有时候会因为一些事情很生气,偶尔会大发雷霆。是别人让我生气了吗?
回答:显然不是。
原因:其实没有人能“让”我们产生什么感受,除非他们用蛮力胁迫你。说到底,是我们“选择”了自己的感受。我们“选择”了愤怒,我们“选择”了悲伤。
看到这里,我感觉我此刻和蛤蟆先生的心情很相似,不惑不解,但也明白了一丝其中的深意。
确实,一个人怎么能进入你的脑袋,强迫你产生任何情绪?那是真的不可能。别人或许会影响或说服你。可最后,是你自己决定要选择什么样的感受。
到这里,我看到了我自己往日的情绪和状态很多时候都是自找的,真的。选择乐观积极向上或是整日犹豫悲观都取决于自己。
我们还是要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面对生活,面对一切,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种“角色”“演戏”也可以说是一种“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一种针对特定刺激物的自动反应。例如:巴甫洛夫实验>实验里的狗听到铃响就会流口水,因为他们学会了把铃声和喂食关联在一起。可怜的狗自从习惯了这个关联后便无法控制,变成了一种自动反应。
自动做出反应无法避免,我们也是无心的,但我们该怎么办?还继续这样吗?
选择:NO NO NO……
这也就突出了“成人自我状态”的特殊性:责任
对自己负起责任
这也是三种自我状态之间的关联性和促进作用。
对自己负责。就会认识到我们对自己是有自主权的,因此就知道自己有力量来改变处境,更重要的是,有力量改变你自己。
原谅
蛤蟆先生对于自己的父母有抱怨,甚至是恨。
因为父母给他带来了痛苦。
但苍鹭先生告诉蛤蟆:学会用“成人自我状态”去看问题,请蛤蟆先生原谅自己对父母。
为什么要原谅父母?
其实我的理解是:有一颗包容的心,改变自己,让自己成长。原谅是可以做到的。
下篇文章苍鹭先生会伴随蛤蟆的人生故事会对“原谅”有一个圆满的解释,我们一起去探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