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写过一篇短文,讲(吐)述(槽)老母亲眼中的中学生是如何在游戏中放飞自我,“快乐”成长的。
可是,孩子们永远不会只对一件事情有独钟的。
假如正好游戏玩腻了,好友下线了,体育比赛因天气缘故取消了,以及又双叒叕遭遇一月一次雷打不动的教师培训日(ProD Day)了,你让他们如何打发这些空余时间?
家长不能守在身旁时时陪伴的孩子,电视无疑是最简单省心的选择。
不过,即使在看电视这一全民娱乐休闲活动上,在我们这小小的家里,母子两代人之间也有着深深的鸿沟。
六年前刚到温哥华,儿子正要上小学五年级,还没有交到什么朋友,在看电视方面,自然沿袭了国内的习惯,继续痴迷于探索频道的Myth Buster 《流言终结者》和《荒野求生》,只不过很上进地迫不得已改成了英文版。
这是原来在国内时一家人都爱看的电视节目,所以,刚开始还算平稳过渡,母子俩皆大欢喜。
当时,《生活大爆炸》也正在热播,和《老友记》一样,是老妈爱看的接地气的肥皂剧,儿子倒也安之若素,一起有模有样地看起来。
两代人看电视的风格却迥然不同。不思进取的老妈一边忙着干活,一边看两眼电视,纯粹为单调乏味的家务劳动加个佐料,往往左耳进右耳出,不动脑子。
儿子呢,则反反复复收看,欲罢不能,不知道是在研究里面的细节,还是在揣摩人物的发音,或者兼而有之。
总之,有心和无意的结果差距十分显著:老妈的英语水平,原地徘徊;儿子的英语水平,突飞猛进。
写到这里,必须先吐槽一下在本地看电视的心酸和不易。
原来在北京生活的时候,记得每个月只要交18元的歌华有线电视费,所有的上星卫视和本地电视台的节目都能收看,电视频道多达几十上百个,一不小心就陷入选择困难。
尽管很多节目雷同或者重复播放,但就冲价廉这一条,是不可忍,孰可忍。
凡事就怕比较。在温哥华,电视和WiFi、家用电话经常捆绑销售,由三大服务商提供,貌似市场公平竞争,其实都是一个鼻孔出气,价格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捆绑的电视包里通常只有几个基本电视频道,放个室内剧还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扭扭捏捏不痛快。
你如果想看体育节目、探索频道,对不起,请单独交钱,那是另外的package;想看中文节目,骚瑞哈,只有粤语台,想要普通话台,请找其他提供中文电视服务的公司…… 资本主义的傲慢自大和教条死板真是让人伤不起呐。
所以,我们家渡过第一年水土不服的适应期后,就果断和电视说拜拜了。
不是有WiFi吗?母子俩揭开了用网络收看电视节目的和谐生活新篇章。
虽然身在异乡为异客,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老母亲痴心不改,对国内的综艺节目念念不忘。
好在,YouTube上什么没有?国内的电视剧、综艺只是稍微落后一两天而已,老母亲表示完全可以接受。
不过,要看美剧,待遇反而不如国内的朋友们了。几年前国内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观看美剧英剧。
而住在温哥华,受版权保护,那些曾经热播的《唐顿庄园》、《权力的游戏》一概看不到,原来老母亲十分喜爱的HBO更是变为美丽的传说,除非你甘心受那些服务商压迫,花高价买电视收看权。
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老母亲只好继续热爱祖国的综艺节目和电视剧啦。
儿子最初是顺从的,《爸爸去哪儿》最火的那两年,他也能专心致志看进去,时不常还能听到他咯咯的笑声,非常投入。
不过,随着年龄增长,本地朋友越来越多,他喜欢的电视节目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国内的节目再不能入他的法眼。
而老母亲却是思维习惯已定型,一切照旧。母子俩在电视节目的选取喜好上渐渐分道扬镳。
不知哪天开始,我家电视机就被儿子接管了,成功转型为大屏幕显示器。老母亲呢,反正家务做到哪,iPad就到哪,各取所需,就不和他一般见识了。
升入中学以后,同学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儿子关注的电视节目也越来越入乡随俗。
老母亲虽然在游戏上一直不开窍,但对电视还是有天然好感的。看到有意思的画面,免不了也要驻足停留观看一番。再者,也想借着电视拉近和儿子的距离,跟上他的脚步。
所以,这么些年,老母亲耳濡目染,竟也大概了解了,现在的这些00后高中生,都在关注着哪些电视节目。不妨来近距离围观一下。
Top Gear 《疯狂汽车秀》
英国广播公司BBC 2 推出的一档纪实性汽车真人秀。
三个其貌不扬的中年男人,在节目里插科打诨,老跑去一些非常规的地方,动不动就玩飚车,也经常遭遇意想不到的状况。
而这一切都会被摄影师全程跟踪拍摄下来,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屏幕内外各色人等也都好像特别嗨。
节目还会邀请一些脸熟的名人(演员或明星),让他们玩定时绕圈的赛车游戏。
看起来节目构成也十分套路嘛,不过,收视率却是惊人的。据说从2002年开始,已经播放了26季,全球大概拥有3亿多观众。
这是一档荷尔蒙爆棚的节目,应该特别符合男观众的欣赏口味。而作为中年老妈,迄今为止也没有get 到它的点。
儿子一度对节目中的英国口音着迷得不行,经常一边看一边念念有词地模仿。似乎儿子比老妈更有当学霸的潜质。
Parts Unknown未知之旅
CNN推出的一档美食节目,由美国已故著名厨师、作家Anthony Bourdain安东尼 ∙ 波登主持。
以波登个人旅行日记的方式,通过他第一人称的讲述,和亲身前往世界各地的美食奇遇,在观众面前展开一幅世界美食、文化、风土人情的画卷。有粉丝把它称为“舌尖上的世界”。
《未知之旅》只是波登主持的其中一档美食节目。不得不说,波登的主持功力还是很强的,那种聊家常的主持风格特别有亲和力。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家的电视屏幕上不停晃动着波登的大头像。儿子的美食兴趣,很可能也是随着节目逐渐养成的。
这些名人的影响力广泛深远,连他们曾经到访过的餐厅,不管处在多么偏僻难寻的角落,粉丝们都会趋之若鹜。
儿子目前还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实地膜拜,不过,倒是借阅了波登的畅销图书 《厨房机密档案》( Kitchen Confidential: Adventures in the Culinary Underbelly),也算是对偶像的致敬了。
美食其实也是老妈喜欢的一类电视节目(和儿子有点共同爱好是多么难得啊)。为了写这篇文章,我专门上网查找了一些关于波登和节目的资料,好奇心竟然也被慢慢勾起。
以前都是把节目当作背景音乐,儿子是一边看,一边做作业或玩游戏;我则一边听,一边干家务,偶尔瞟过几眼,印象中一碗拉面也能拍得热气腾腾,生活感十足。
现在看来,有必要认真观看一下。斯人已逝,他留下的这几档节目已成绝版,也就显得越发珍贵。
而一档美食节目,经年不衰,还能收获少年的心,一定有它独特的魅力。再者,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美食及文化,开拓眼界,岂不快哉?
The Office 办公室
由美国NBC全国广播公司制作。这是儿子一直在回看,让老妈觉得匪夷所思的一部肥皂剧。
背景:一家小镇上某个纸品公司分公司的办公室日常,看起来全是鸡毛蒜皮、微不足道。
场景:不是在狭窄的办公室格子间里,就是在简陋的纸品仓库里。
人物:一个自命不凡的地区经理迈克,一个规规矩矩的前台秘书,一群不服领导、随时惹是生非的下属。
故事:反正没什么大事,倒是有好几对办公室恋情。而且,公司人人上班不务正业,动不动就翘班开party。
就这么一个看似无厘头的、幽默搞笑的所谓“办公室的故事”,竟让一个高中生数年如一日地痴迷收看,老母亲一直想不通其中的奥秘。难不成,少年心中未来的职场就是这个样子的?
更可笑的是,儿子因此还迷上了电视剧的周边。
有一次去downtown,竟然买回来一件文化衫,就是最普通不过的白T,上面印着The Office字样,设计师连创意都懒得想,就好意思卖30加元一件,可把勤俭持家的老母亲给心疼坏了。
这些商业节目对年轻人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中年老母亲的想象。
这些年来,儿子的口味不是一成不变,但也大同小异。陆续看过,至今仍偶尔回看的节目包括:
《老友记》(Friends),虽然停播很久了,影响依然深远。
《社区》(Community),讲述一个社区学院里发生的故事,有一些亚裔卡司。和The Office类似,也是老母亲不太能理解和接受的肥皂剧,可能还是因为文化差距太大吧。
看来,要跟上儿子的节奏和步伐,真心不容易。
除此以外,老母亲在儿子的怂恿之下,购买了Netflix的会员,这真的是一个无穷无尽的电视节目资源库。上述那个莫名其妙的办公室的故事就是网飞上的保留节目。
去年的某一天,老母亲被消费的情绪冲昏了头脑,又购买了亚马逊的Prime会员。据说会员们可以享受庞大的音乐和电视电影等其他娱乐节目资源,这巨大的消耗时间的宝藏,就等着母子俩接下来慢慢挖掘了。
好了,到这里,我家那小子看电视的这点日常琐碎,就算是讲完了。
我同时也好奇,不知道如今国内的高中生,在学业压力明显大于国外的情况下,还看不看电视?他们又对哪些电视节目感兴趣呢?
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文字 / 克姐
图片来自花瓣网、Googl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