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虓
过年时节,饮酒是必要环节,在春节饮酒的诗文中,被历代名家不吝笔墨的,不得不提这一樽飘香千年的“屠苏酒”。
比如,王安石的那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陆游的“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还有文天祥的“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以及苏哲的“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屠苏酒,成为古代久负盛名的年节酒品。
屠苏酒从何而来?为什么过年要喝屠苏酒?如今如何传承?趁此春节佳节之际,笔者特此评论,本草入酒与屠苏酒的文化传承。
01.爆竹除岁,暖入屠苏
从何时开始,祖先过年就开始喝屠苏酒呢?最早记载可见于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
屠苏酒的发明时间则更早,东晋医学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的第八卷,单独设立了一则《小品正朝屠苏酒法》,详细记载了屠苏酒的做法,并且介绍说:“此华佗法,武帝有方验中。从小至大,少随所堪,一人饮一家无患。”由此可见,这个古方大抵为华佗所创,在东汉末年。
此后,屠苏酒盛名于各朝各代,除了开篇提到的屠苏酒的唐宋名句之外,到了明清时期,仍然名气不减,比如,明叶顒诗云“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清代马之鹏诗说“添年便惜年华减,饮罢屠苏转叹”,成为绵延千年的古今文学中,不可或缺的美酒意象。
·屠苏酒是本草与酒融合的典范
为什么屠苏酒可以绵延千年而不衰?除了文人墨客的颂歌,关键点还在于众医家的推崇,其酒体本身具有格外的健康意义。比如,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提到:“小品正朝屠苏酒法,令人不病瘟疫”;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也记载屠苏酒“辟疫气,令人不染瘟疫病及伤寒”。
·本草味浓郁的屠苏酒
屠苏酒的诞生,也正由于瘟疫的驱使。据史料记载,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疾疫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的时期之一,汉末魏晋时期冬春季节发生的重大疫病共有26次。所以,过年喝屠苏,亦是一种经验的使然。
02.古有屠苏,今有董酒
屠苏酒,作为中国的历史名酒和文化瑰宝,在现如今为何断而少饮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屠苏酒的风味,药味较浓。
比如,孙思邈版本的屠苏酒,要使用“大黄十五铢,自术十八铢,桔梗、蜀椒各十五铢,桂心十八铢,乌头六两,菝葜十二铢”。葛洪版的配方为“大黄五分,川椒五分,术、桂各三分,桔梗四分,乌头一分,袚褉二分”。而制作方式,为“置酒中,煎数沸”,即是一种配置型的药酒,自然不可避免地夹杂很浓郁的药味。
虽然现当代很少再提及屠苏酒,但从本草入酒的技术史来看,屠苏酒无疑成为最具代表性的药食同源的实践载体,为后世诸多本草酒的诞生开创了先河,这其中,也包括被誉为“本草制曲入酒集大成者”的董酒。董酒采用了130余味本草酿造而成,是古今流传以来使用本草最多的酒品,并且配方和工艺得到“国密保护”。
·董酒制曲所添加的部分本草
但与屠苏酒不同的是,董酒使用本草的方式,让其具有饮用品鉴优势,从而获得了广阔的饮用场景,更利于传承和流行。屠苏酒是直接以药材加入酒体,而董酒使用本草,则在制曲环节加入,即将130余味本草与酒曲的料醅混合,伴随酒曲发酵和董酒酿造。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经过制曲和酒醅两次发酵过程,董酒不仅没有成为药酒,还避免了酒体中带有浓烈的药味,仅仅赋予董酒干净、清新的本草气息。与此同时,这种方式,还能够比单纯意义的浸泡,更加高效地融入本草精华。
具体而言,董酒的工艺独特,所谓“大小曲发酵,大小醅串蒸”,其大窖的发酵时间为白酒酿造时间之首,长达最低一年半之久,这为本草的融合提供了充分的时机,并经过微生物的转化,更利于本草物质的释放,在经过蒸馏过程,本草精华能够更多地被带入酒体之中,让董酒呈现出更健康的种类属性。
·董酒大窖发酵操作
近年来对董酒的研究也发现,董酒中的健康性物质格外丰富,从微观组分层面来看,比如,萜烯类、有机酸类、脂肽类等等。以萜烯类为例,董酒酒体中不仅具有多达52种,且含量更高达3400~3600
µg/L,比葡萄酒还要高3-4倍,居于中国白酒之首。而萜烯类物质则具有非常广泛的健康价值,尤其在杀菌、杀虫等方面具有天然功用。
正因如此,凭借独特的风味和健康性,国密董酒具有广泛的忠实受众,更在一些地区成为过年必饮的酒品,恰有“过年饮屠苏”的传统习俗意蕴。
·董酒佰草香产品
“古有屠苏,今有董酒”,无论屠苏酒还是国密董酒,这种古往今来本草入酒的做法,都是药食同源理念的实践经典,堪为酒中的传奇、医中的瑰宝,需要保护、传承、发展。
作者简介:
李虓,食品发酵专业硕士、工程师,酒类食品评论作家、策划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