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用限制三问突围思维盲区

用限制三问突围思维盲区

作者: 一本正经地胡说_八道 | 来源:发表于2021-11-28 22:57 被阅读0次

    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限制”?有些限制可能是别人给你施加、或者你给别人施加的,比如贴标签:“杠精”、“缺心眼”。

    有些可能是你给自己施加的限制。比如你总觉得自己缺乏语言天赋,不适合演讲,面对这些限制,你是怎么看待、怎么处理的?是放任自流,还是奋力抗拒?

    在工作和生活中,限制无处不在,它影响着你的情绪、衣食住行,贯穿着你的整个人生。

    看待和处理限制的方式,就是你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你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

    如何理性地看待和处理限制呢?《精进》讲述了限制的三大功能,以及如何利用限制去帮助我们理解这个世界,并基于限制本身设计出了一种思考方法。

    让我们面对限制时,去转变视角,探寻限制的价值,进而让思考和解决问题变得简单一些。   

    1968年,美国3M公司有一名员工,叫西佛博士,他在一个研究胶水的科研小组里工作,目的是发明出新型的强力胶水。但是西佛这个人有点个性,喜欢自个儿琢磨,尝试一些比较奇怪的配比,结果一种全新的胶水就被捣腾出来了。不过这种胶水的黏性不仅没有比原来的更强,反而更弱了。西佛的上级对这个新发明并不买账,毕竟分配给西佛的工作任务是发明强力胶水,结果弄出一个粘不住东西的胶水,还好意思邀功请赏?于是这项发明就被闲置了。

    但是西佛很执着,他坚信自己的发明必有用武之地,就在公司里到处宣传,于是3M公司上下都知道了这个西佛博士发明的粘不住东西的胶水。

    就这样过了好几年。转机发生在3M公司的另一个员工弗莱博士身上。在教堂唱诗班唱歌时,弗莱博士会用一些小纸片做书签,把书中经常会唱到的歌词加以标示。但是纸片很容易从书上掉下来,一而再再而三,成了一个恼人的小麻烦。终于有一天他想起了西佛博士的胶水。这种胶水黏性虽然弱,但粘纸片是足够了,同时也容易把纸片再取下来,粘到别的地方,反复贴也可以,这不是很方便吗?

    黏性不强的胶水+纸片=可反复粘贴的便笺纸

    新发明“便利贴(Post--it note)就这样诞生了。作为职场人士日常的工作利器,这个小玩意改变了世界。它也成了3M公司的代表性发明之一,为公司赚取了不菲的经济回报。

    要把西佛博士的发明转化为能赚钱的商品,必须处理好“黏性不强”这个看似负面的属性。但是当年,3M公司内部除了西佛和弗莱,所有人对这个属性的理解都太狭隘了。可以比较下面两种观点:

    观点一:黏性不强的胶水是没用的,因为什么东西都粘不住;

    观点二:黏性不强的胶水在需要强黏性的场景中是没用的,不过在需要弱黏性的场景中是有用的。

    “观点一”的局限是假定所有需要黏性的场景都是强黏性场景,这是一种思维定式。

    什么是限制的定义呢,古字形的“限”字,左边像山丘,右边像人眼,合起来就表示视线被高山阻挡,所以“限”的本意是阻隔、阻挡,引申为限制,所以我们可以将限制理解为阻隔、约束。

    限制有哪些呢,比如时间限制、空间限制、资源限制、能力限制、思维限制等等。

    一说到限制、阻碍,人们通常都会有负面的感受,觉得限制不好,让人感觉到束缚、心里不舒服。

    实际上但凡事都有两面,限制也有它好的一面,大到法律制度,规范人类行为,小到喝水用的杯子,因为杯子限制了水的流动,我才能顺利喝到水。

    如果进行归纳,限制有三种功能,一个是激发创造或者说潜能;二是缩小选择范围;三是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

    学会和限制相处,理解限制的作用和意义,能让大家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更加清晰和完整,这也是我这次分享的目的所在。

    学会与限制好好相处,听起来很抽象,具体要怎么做呢?关键就在于形成一种思维方式,可以经常问自己三个问题,我把它叫作“限制价值三问”:

    1、这件事物的限制有哪些?

    2、这些限制的背后隐含哪些有利的信息?

    3、适合这些有利信息发挥价值的场景有哪些?

    分享一个小故事,我有个大学同学小A,云南人,性别男,性格非常内向。经常一个人独处,就算和同学们聚会的时候,也是扮演绿叶的角色,默默地呆在一旁微笑着看大家谈笑风生。我们的专业是市场营销,未来的就业方向大多是营销类的,所以很多同学都说小A不应该选这个专业,都觉得这样的性格对他的职业发展是非常大的限制,小A对此也曾经苦恼过。

    那如何解决呢?我们可以尝试运用三问。

    一问,小A在未来营销职业发展的限制有哪些?当时最大的限制是性格内向,这不仅是外人给他的贴的标签,连他自己都是这么想的。

    二问,这个限制的背后隐含哪些有利的信息?小A虽然性格内向,但他擅于思考、为人沉稳。

    三问,适合这个有利信息发挥其价值的场景有哪些?小A擅于思考及稳重的特质,让他在处理事务型工作的时候得心应手,营销也不仅只有销售岗位,它还有营销策划、市场研究等,更别说其他各行各业了,其次,性格内向也未必做不好销售,有些客户就喜欢和性格内向的人交流。

    如果小A不转变思维重新看待限制本身,不学会接纳并与内向性格相处,他也许就会像大家定论的一样:在营销界难以立足,事实上,他现在是云南某公司的营销总监,性格依然偏内向。

    经常问这“限制价值三问”,你会逐渐形成一种思维习惯,能敏锐地察觉到日常生活中的限制,但不会被它困扰,而是能转换视角,理性看待。

    当然,与限制好好相处,不代表一味地顺从限制,如果限制已经严重阻碍了你的发展,怎么办?那就打破它。

    事物的限制,体现的是事物的内在规则,我们去理解事物的限制,实际上就是去理解事物的内在规则,希望大家听完今天的分享,能够有所收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限制三问突围思维盲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gqk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