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礼本是对长辈或他人心存感恩的一种礼节性表达,古有“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之说,可是现如今“送礼”这个词似乎有一层贬义,更多的与利益交换链接在一起。“送礼-收礼”也成了讳莫如深的词,礼物的形式变换多样,但价值成了重要衡量标准,似乎千里外的鸿毛不能再作为情谊深厚的诠释。
今天听到一段对话,更是令我震惊。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家长在教师节给孩子的班主任送现金礼一千元,我觉得一个节日要送这么多钱吗?就没忍住问出口,没想到讨论的人觉得我太幼稚,说一千只是打底数,是表达的底线。我简单计算一下,一个班50个学生,按照他们说的底线一千,那一个一年级教师教师节的收入最少是五万元,我真的不敢相信,在本该纯净的象牙塔中,在孩子求知的起点,竟然也成了利益交换之地。家长们用金钱来交换对孩子的重视,可因材施教、育人教书不是教师的本职吗?
这些送礼的家长中究竟多少人是出于心底的感激,多少人是花钱买心安,多少人是跟风?
这一小戳以收礼来决定如何育人的老师是否已将自己为人师表的人生理想?
究竟怎样才能让校园成为阳光之地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