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原文解读:
孔子说:“只要是主动给我十条干肉作为见面礼物的,我从没有不给予教诲的。”
个人感悟:
每当聊到这样有争议而敏感的话题,我就很担心会不会被锁文。没办法,我尽量避开那些坑吧,但实在是避不开的话,那我也只能认了,毕竟要遵守游戏规则。
从这句话来看,提到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老师收徒弟,要不要收礼?或者说是否收费的概念。那么对于孔子这样的圣人,在收徒弟的时候,他要不要学费或见面礼呢?
从孔子的回答所表达意思是很明确的,但是,这句话背后的理解值得我们去考量。
首先,“束修'是见面礼而不是学费,这一点不存在什么争议。也就是说,孔子开私学,收徒讲学是不收学费的。
孔子少年时家贫,但在成年以后,由于从政,经济条件有所改观。收徒讲学,是在他的中年和晚年,这个时候的孔子,已经不需要学生的学费了。
对于颜回这样贫穷而好学的弟子,孔子还予以周济。从孔子的诸多行为来看,基本可以排除孔子收取学费的可能。
虽然孔子不收学费,但孔子是收取见面礼的。关于这个事实,也没有异议。问题的焦点在于,孔子为何收取见面礼。
这里一定会产生两种意见, 正方意见认为,孔子是重视学生的求学之心。如果自觉自愿送上“束隋”,说明这个学生是真心前来求学的。
如果连见面礼都没有,其是否有求学的诚意就值得怀疑了。那么这里的送拜师礼代表着问学者的求学态度。
反方意见会认为,如果没有“束修"的见面礼,孔子就不会收他做徒弟。言下之意,孔子还是重视物质利益。
这个问题,说实话,确实很纠结,估计就是组织多少场辩论会也不会有一个结果。
因为现实中很多事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正是因为人们对事情的真相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才会推动这个社会向前发展。
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孔子非常注重礼节,应该看重的是礼节背后的真诚的求学态度,而不是那些干肉。
在孔子看来,见面礼既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也是一心向学的表现,所以应该收取。
但是这不是说老师们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心安理得地接受学生或家长的礼品。
正所谓礼轻情意重,礼品不需要多么贵重才能体现对老师的尊敬,不是要通过礼品的贵重程度来区分学生。
这与目前社会上有些借机索取学生礼品的不良行为是有天壤之别的,有些地方也以此来大肆举办“谢师宴”,这种情况与老夫子的教育思想想完全是背道而驰。
作为一位合格的教师,都应该明白自己的职业使命和职业道德,自觉抵制物质诱惑,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传道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