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 从凌乱的知识里得不到清楚的美感观念
- 《文艺心理学》与此书相辅相成
- 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在人生
- 生活上的艺术家不但能认真也能摆脱
- 至高的善是无所为而为的玩索
- 真理在离开实用而成为情趣时,就已是美感的对象,所以科学的活动也是艺术活动
开场话
- 中国社会闹得如此之糟,不单是制度的问题,亦因人心太坏
- 要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
-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做入世的事业
- 美感的世界是纯粹的意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
- 无论做学问亦或做事业,都应抱着“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把做的事当做一件艺术品看待,不斤斤计较于利害得失,才可有真正的成就
- 人心之坏,由于“未能免俗”。何谓俗?-- 像蛆钻粪似的求温饱、不得“无所为而为”、缺乏美感的修养
- 本书的目的:研究如何“免俗”,教授如何领略美感并推及人生
一、对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人对事物的知觉是客观感知和主观感受的结合体。
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一半是人为的。要想见到古松的美,需要把实用和科学的态度丢开。
常见的对事物的三种态度:
- 实用的:在维持生活方面有何用处,是有害还是有益,及因此产生的爱恶情感。
- 科学的:客观的理论的,不掺杂情感,以抽象的思考为主。
- 美感的:集中注意力时不带意志和思考的心理活动叫“直觉”,孤立绝缘的意象叫“形象”,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形象于直觉时的特质。
三种最高目的:都含有主观的成分
科学的态度:真
实用的态度:善
美感的态度:美
对真善美三方面的需求来自人性
- 三者俱备,才可算是完全的人
- 缺某一种,则是心灵疾病的状态
生命与活动是同义的,活动愈自由生命也就愈有意义。
人的实用活动:有所为而为,要受环境限制 -- 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
人的美感活动:无所为而为,不受环境显示 -- 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
实用和科学的角度:事物因跟其他事物的关系产生意义
美感的角度:孤立绝缘,本身自具意义
-
结论:美是事物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经验是人生最有价值的经验
-
推论:事业、物质的意义都会随时间消逝,只有艺术作品是不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