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大学时,剧本写作课的老师常对我们说:“中文系的同学,最容易眼高手低~”每每这时,我总能从中听出深深的忧虑。其实,我懂他的担心,因为大多时候确实如此。
我是在一个财经类的学校读的中文系,一个系只有一个班……我们的老师其实都非常优秀,但就专业而言在整个学校,似乎真的有些边缘。除了少数自律又自觉的同学,如我这般有混日子之嫌疑的学生其实于专业上实在是无甚建树。
说来愧疚,我作为中文系学生,对于写作这一门技能至今未能入门。一时疏于练习,二是不爱阅读,既不做知识的输入,也不做知识的输出,可想而知,写作水平也必定好不到哪儿去。所以,今天我在这里能总结的也只有我失败的教训,成功的经验却是没有的。谨以此文纪念我曾为写作付出的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努力吧。
一 你必须思考支撑你写作的内在驱动力。即你要赋予写作属于你的重大意义。
以前我写过小说,写过杂文。有一些时刻,我会突然问自己:你为什么要写这些?
为什么?
其实,最初我萌发写小说的想法是因为想以此谋生。那时候,无数次反思之下终于发现自己读了四年大学,除了看了四年小说,确实一事无成。没有一技之长,怎么谋生?恰好,近年来网络小说大热,不仅出版热,还迎来了影视热,有个时髦的词叫“IP”。看到这些,我脑子里瞬间像是打了鸡血一样,仿佛一夜成名的未来已经摆在了我的眼前。现在想想,那时的我就像是趴在玻璃窗上的蚂蚁,感觉前途一片光明,又仿佛没有出路,怎一个“蠢”字了得啊……
金钱会使人的头脑发热,然而事实证明火急火燎地去做某事,基本上都是做不成的,正所谓“谋定而后动”嘛。有时候缺乏逻辑和思考,表现出来的就是鲁莽和蠢萌。小说不是你想写,想写就能写的。一时的兴趣并不是支撑写作者走下去的有力保证,必须有某些更深刻且合理的存在为之不断输送动力,我称之为内在驱动力。然而,当时的我是丝毫没有意识到这点的,我以为金钱的驱动已经足够了。
一次次的失败后,我终于明白了,不够,完全不够,甚至,这些功利的想法会一点一点地毁掉你。
当你的才华不足以支撑你的梦想时,我觉得我们需要的是冷静地认清现实和拼命地改变未来。金钱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也就是说财富来源于人的价值创造,所以我们聪明一点就不应该盯着钱本身,而是应该转而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才是抓住了根本。
所以,我想赋予写作最有价值的意义是个人成长的试金石,把提高写作的过程看成是自我成长的历练,就能持续不断地为自己输送学习的动力。在写作中可以发现自己的很多不足,然后你知道要去阅读,要观察,要思考,要从当下出发,写作本质上是在描绘人生,如何去读人生这本书,决定了你的写作境界能到达各种地步。
给自己一个能说得通更要行得通的理由。
比如对于我来说,将写作当成梳理自己思绪的一个工具是有助于长期坚持的好方法。因为我爱想问题,又记性不太好,逻辑思维较差,通过写作的方式刻意联系自己的思维深度就是很符合我成长情况的一种方式,因为我知道梳理思路是我的刚需,所以如果我把写作和它联系起来,赋予它这一层意义,我就能很容易把它坚持下去。
所以大家不妨也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给写作赋意,让它具有内在驱动力,支撑自己长久地走下去。
坚持走在正确的路上,即使是速度慢一些,总有一天我们也是会到达的!
二 明确的定义和清晰的结构是思维深度的标尺。
我们必须首先知道自己要创作的是什么,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将它表现出来。这是在写作之前就必须弄清楚的功课。
就像我以前写小说总是不列大纲,凭着一腔热情倒也能写个几万字,但无一例外的是,几万字之后就总是写不下去了。那个时候,我把自己的半途而废归结为写作本身是一件很难的事,而没有去思考自己的问题。
这些天,在“得到”阅读李笑来老师的专栏,里面有一段话启发了我:
语言学家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脑子里没有一个概念的话,我们的脑子就倾向于不去想那个事情。如果一个民族的语言里空缺某个概念,那么整个民族就倾向于从未想过那个事情。
我把它用到写作上来,推导出写作必须首先对涉及的概念作出精准地解读,比如说李笑来老师在定义“财富自由”的时候,就通过多年反思,最后抓住了其本质是时间的自由,即他认为所谓的财富自由指的是某个人再也不用为了满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时间了。有多少财富不是最终的追求,对于时间的自主权才是根本意义上的财富自由。清晰地定义实际上是清晰的思考的结果。只有自己先想清楚了,才能写清楚,我认为这是写作的根本之道。
就像我以前,出于各种目的急切地想要完成写多少字的任务,那根本不能称之为有意义的写作活动。如果你的写作活动中没有包含过对自身成长的严肃思考和对所见所闻的严肃观察,就很难写出有灵性的文字,传播有价值的东西。写作者不思考,作品没有灵魂。结构也是如此,本质上反映地是作者对这个世界的思考和理解。定义和结构不清晰,只能说明你的认识还不够,思想还是混浊的,如果连自己想写什么都弄不清楚,越努力不是反而越糟糕吗?
三 重要的修辞手法——类比
这也是李笑来老师提到的,怎么把大家都知道的看似简单的道理的说得耳目一新,令人有醍醐灌顶的感觉,从而真正对他们的人生起到有益的指导作用,这是一门技术活啊。李老师提出的妙招就是类比。通俗点说就是要会举例子,自己首先要得其精髓,然后用什么样形象的方法教给别人,让他们也能得其精髓,这就是极有价值的事情了。
我反思了自己就是不会举例子,平时也不爱收集好例子,所以写出来的文章就总是干巴巴的,不好看。那么好例子又是从哪里来的,我觉得就是源于广泛地阅读和对生活的观察。这里又提到了观察。观察能力是一个作者尤其是小说写作业必备的重要能力,不是一时就能练就起来的,但是不去练习的话那肯定会有问题!
四 从格式化写作开始
我以前喜欢天马行空地想象,于是写作的时候也就不讲章法,还自以为逼格很高。殊不知,没有踏实打牢基本功的时候,空谈创新和格调是没资格的。
资格这种东西是说,只有你有能力得到某件东西的时候,才有权利放弃它。所以千万不要太自大,谦虚一点没有坏处。
太过新颖,不讲格式,其实是难以得到读者认同的,研究证明,大家更倾向于接收自己熟悉但又有一定新鲜感的事物,所以在写文章的时候,最好先把格式化写作玩转,再在格式的框框里舞出自己的新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