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里的阳光明晃晃的,落在眼睛上,是温暖的感觉。假期天空里的云,懒懒的睡在蓝湛湛的天空的怀抱里。那一部部一篇篇从心灵深处涌动的情感,像潮水一样把我裹挟!我如同一条蚯蚓一样,从这本书拱入那本书,寻找书籍之间种种通道,直至发现了一个足以让自己思想栖居的空间。
教育教学类和文学类的书籍粉末登场的伊始是2017年的10月,这一年正是小女儿两岁多的光景,渐渐使我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每天朋友圈里的信息以改朝换面的大势如火如荼的刷新着,无意中的一次邂逅,让我如痴如醉的迷恋上了你——《微信读书》。琳琅满目的书城,素未谋面的书友,情真意切的推荐语,观点新颖、鞭辟入里的读书感受……总之,这里面有的一切都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般,使我感觉新奇好玩、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我深深地感受着,喜欢着,陶醉着……
幽深微信书城的角角落落里,经典名篇随处可见,那些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的佳作,各地杰出的作家们云集《微信读书》,争先恐后展现自己的技艺,他们希望能为这座神殿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艺术超群的作家们用一字字一句句垒起了一道长城。粗糙的生活素材在这些作者的打磨下变得圆润光洁,工艺和智慧在这座宫殿的角落里交汇成细流,洗去了读者心底的沉郁,书城的宫殿里泛起璀璨的光泽。
轮回转出万千的执着,生命的回转总让人禁不住惊讶、欣喜。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错的指尖摩挲着,他小心的翻读着,像是邂逅一场归宿。《诗境》这样的妙音欢歌是一束五彩语词之光,让仓央嘉措看到了另一片天地。一颗跃动的心,在诗歌中停驻,流连忘返。这本诗歌的创作指南,是一块风骨,刻在仓央嘉措的骨髓中。夏日的高原被碧色包裹,宛如流淌的翠色的河。远树浓荫郁蓊,馥郁的香气,冲破八廓街的烟火气,随风飘进了红山上的布达拉宫,模糊了酥油香和藏香的气味。清幽的草香,在第巴仓央嘉措的鼻尖游荡,即使是一瞬,却有着静妙神微的颤动。诗艺在沉睡的岁月中苏醒,这个孤绝的男孩子,带着诗的灵性,从佛典中走来。在高原清定的风里,带着青草的芬芳,在鼻翼间,在眉宇间,爱的光波流转经年。 或许他生来就是一个诗人!
苏东坡的一生是“人生的盛宴”,没有人比他更善于发掘生活的快乐。苏东坡才华横溢,却一路从天子脚下贬到蛮荒之地。
一贬黄州,他笑了笑:“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二贬惠州,他笑容不改:“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三贬儋州,他愈发气定神闲:“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
过去的功名富贵,不过是一场旧梦,何必留恋;如今的闲云野鹤、淡饭粗茶,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沙汀说过:“找故事容易,找细节难。”不错。读文章也是。看出内容易,发现细节难。文学阅读须在文本细读上下功夫,本乎此。
读《史记》中的《列传》,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片悲愤之情。贾谊的《过秦论》,苏东坡的《范增论》《留侯论》文采斐然,情即蕴含其中。这样的精品,我已经读了六七十多篇了,其中有很多篇我能够从头到尾地背诵。每一背诵,甚至仅背诵其中的片段,都能给我以绝大的美感享受。如饮佳茗,香留舌本;如对良友,意寄胸中。如果真有“三月不知肉味”的话,我即是也。书城中有鲁迅的沉郁雄浑,冰心的灵秀玲珑,朱自清的淳朴淡泊,沈从文的轻灵美妙,杨朔的镂金错彩,丰子恺的厚重平实。他们各有自己的特色,各有自己的风格,合在一起看,犹如一个姹紫嫣红的大花园,让人流连忘返!陶醉于其中!
从假期开始我也读了不少英国的佳品,文字不同,心态各异。但是,仔细玩味,古今中外的鸿篇佳作确有相通之处:写重大事件而不觉其重,状身边琐事而不觉其轻;娓娓动听,逸趣横生;读罢掩卷,韵味无穷。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综观古今中外各名家鸿篇巨著。它们多半是惨淡经营的结构,铿锵悦耳的节奏,恢宏诡奇的想象,深邃精密的思想,灵动活泼的文体,石破天惊的比喻,丰盈充沛的真情,品味不尽的神韵,所有这一切都“润物细无声”似的流入我的灵府,使我精神为之抖擞,心情为之振奋,心旷神怡,消除烦闷,仿佛受到了一次净化,乐不可支了。
我大量读书的目的,就是让这些名著,让这些先贤智者逼着我去建立自己,发现自己。多看一部书,知道这个世界又被谁多占了一部分,我应该在哪里立足。
我认为这就是所谓完全主动的读书姿态,是把读书同样看作自己也投身进去的精神劳作,可以称为“贴紧的读”,是读你也读我,是千灯回照、物我交融。能够如此读书,收获必丰,尤其对于表达,必产生潜在的积极影响。
叶圣陶说:“读文章就是学说话,也就是想心思。思想,语言,文字,三样其实是一样。”是啊,阅读文学大师的语言,感受到了语言文字具有生命的灵性的,它有声,有色,有情感,有厚度、力度与质感,是应该细心地去体味、沉吟、把玩,并从中感受到了语言的趣味。现在我已经入不惑之年,虽然中年的琐事多如繁星、牛毛,但仍然能学着写能坚持着读,焚膏继晷,兀兀穷年,仿佛有什么力量在背后鞭策着自己,欲罢不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