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手机”如今成为一个热词,随着电子产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益加深,人们对电子产品的态度也产生了鲜明的分化。支持者认为,电子产品和互联网极大地丰富和便捷了现代人的生活,应大力支持和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反对者则认为,电子产品已经对人类社会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人们应该减少对电子产品的使用,甚至是一定程度地抵制使用电子产品。
两者的观点针锋相对,各不相让。 从支持者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的发展确实对群众的生活大有好处。电子产品在办公学习、社交娱乐和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巨大优势,是任何传统的工具都不具备的。
首先是办公学习。电子产品大幅提高了办公和学习的效率,由各类软件公司提供的便捷网络服务正在取代传统的纸质交流形式,成为各行各业办公时的主要途径。微软提供的Word和Excel服务,则成为了求职、办公的必背技能。而依赖于全球信息共享所形成的巨大信息宝库,更是职业者和学生工作、学习的重要资源。
其次是娱乐和社交。今天的社会相较于十年前,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从牙牙学语的幼儿,到学生,再到成年人,电子产品都已经取代了以往的娱乐方式,成为日常娱乐的主流。社交方面,QQ、微信也已经取代了往日短消息的地位,和电话一起成为日常的交流方式。可以说,在当下的发达地区,可以有完全不使用手机进行娱乐的人,但很难有完全不使用QQ或者微信的人。
除开以上两个方面,电子产品的便利还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购物时,人们不再去商店,而是上京东和淘宝。要自驾去一个没去过的地方,可以打开高德地图或者百度地图。出门忘了带零钱或者公交卡,只需要打开微信或者支付宝。网络服务几乎覆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买房、房车,甚至是找对象,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实现。
对于支持者所提出的这些电子产品的优势,反对者们也提出了自己的依据。
首先,电子产品的使用占据了大量的空闲时间,甚至是工作时间。不少人因为沉迷于网络,而荒废了学习和事业。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让无数家长叫苦不迭、忧虑不断。
其次,沉迷于网络社交使得人际关系逐渐疏远,同时也削弱了人们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子女们埋怨父母整天玩手机,却少了对孩子的陪伴。同龄人之间的共同话语也越来越少,只有依靠网络游戏和表情包“互怼”才能勉强展开沟通。
最后,便捷的网络工具导致许多人不愿意自主思考。做作业时就到学习软件上找答案,记笔记时随手拿起手机拍一张PPT,写论文就到知网上四处抄袭、东拼西凑……本应有助于学习与思考的工具却让人患上了“思考懒惰症”。
让人发难的是,无论是支持派还是反对派的观点,都各有其道理。要想得出电子产品与人的客观关系,还得将二者的叙述综合起来分析。可以,现代人对待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态度,大约有两种。一是离不开,二是放不下。
离不开是因为电子产品确实给生活带来了便捷,带来了高效和乐趣,这是我们所乐于见到的。而放不下则是因为人们难以掌控自己对于电子产品的运用,陷入了被工具主宰的困境。
电子产品的诱惑力和破坏力自不必多言,那么电子产品为何对人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
第一个方面,电子产品天然具有传统工具所不具有的众多优点。比起书信,它更为时尚、快捷;比起录音机,它更有画面感;比起阅读,它又更富有娱乐性;比起体育竞技,它更容易产生成就感。电子产品更像是诸多工具的集合,因此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第二个方面,电子产品使用泛滥和使用者自身自然脱离不了干系。出于人趋利避害,喜好安稳而逃避风险等天性,能够满足各种需求而不需付出显著代价的互联网娱乐自然更受人青睐。人类生来是一种需要外界束缚的生物,人类所发明的各种政治制度和道德准则都是为了约束自身不好的天性。而在互联网的世界中,外界的约束力急剧减弱,因此单凭自己的力量很难摆脱网络的诱惑。
第三个方面,电子产品大行其道,少不了网络经营者的功劳。每一款电子产品的研发,都有大量对于群众心里的准确把控和对产品视觉、声觉效果的精确调整,目的就是为了让使用者频繁点击、长时间使用。可以说,一个对这一点毫无意识的个人,是不可能和这些专业团队相抗衡的。
也就是说,想要合理地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间和频次,除了远离电子产品之外的,还需要加强对自身意志力的磨练,同时还要谨防电子商家的诱惑陷阱。一些反对派在宣扬反对观点时,往往将目光局限于电子产品,而忽视了自身的原因。对于电子产品的优缺点,如果只是关注表象的话,就会落入“非我也,兵也”的尴尬境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