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吕翔实名举报天津大学张裕卿学术造假的事情热度很高,天津大学方面也迅速发出了解聘声明表示“重视”。
然后…
这个事情好像在官方层面的热度就像是掺了某种“多功能新型粒子”一样,迅速冷却,余下的就只有各位吃瓜群众进行评论或是自己类似经历的分享。
被灌输了很久的“人际”和“懂事”思想,也见了一些圈内的交流。对这种能够在这个社会上保持自己独特的一份清醒的人十分敬佩,也赞成他这种抗争的行为。
但是,回到现实,他赢了吗?或是谁赢了?
他可能赢了,他扳倒了他所接触到的经历中价值观所不能接受的东西,算是惨胜,乐观点一换一,悲观点多换一。
好像又没有人赢,吕输了,他只是在这片无垠的海洋中激起了一朵浪花,而自己的理想也因此葬送;而张也输了,输掉了他前半生的积累,留下了无法消除的烙印。
最近因为学术的问题也发生了不少的事情,要说赢,恐怕还要追溯到2019年的翟天临事件,北电整顿了风气,而翟的生活也并未受很大影响,算是“双赢”?
在网络上会看到很多“国内学术圈风气不好,怪不得学术大牛都会去国外。”的言论,对于这种妄自菲薄,认为国外月亮圆的自恨人士,只能建议丰富一下见识。甚至有些人只是未经大脑的“言论自由”,他们不在乎事实到底如何,只是喜欢看人从高处跌下去的热闹。
不可否认还是有很多科研人员踏踏实实的做学术,但圈子内存在见不得光的事也着实不少。仅靠这种无周期低频率的冲击,显然都不能算伤到筋骨,顶多称得上去个死皮。
积极的肯定支持,那已经腐蚀的呢?
最初谁还不是个青春热血、星辰大海的雄心少年,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奈何大多数都是普通人,肩膀上背着或多或少的经济压力,加上毕业、职称等都有了衡量指标。于是很多人科研的路上掺进了功利,科研也就不再纯粹。
从开始的只求量不保质;变为后面的想象力比拼,比谁能把多个东西缝合到一起;最后达到一张白纸出论文的境界。
一旦有了衡量指标,好像就有了捷径,譬如实验室中师兄师姐毕业前要留下论文储备;譬如过上几年将老东西换新方式重新发;再譬如包揽全过程,一条龙服务,对论文明码标价的电商平台、自媒体平台甚至实体线下机构的涌现。这些都可以将功利抬上新高度,你不走别人走,别人就比你跑得快,挣得多,愈演愈烈。
《我不是药神》中的一句台词:“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叫做穷病!”。经济情况不好的改善后就弃暗投明?现实是:谁又会嫌钱多呢?捷径可以获取的高额经费、圈内轮流举办的学术会议等貌似都有利可图,且不用劳心费神。
郭德纲有段相声,遭遇海盗打劫,海盗要劫300万,于老师父亲:“给你400万,给我开张1000万的发票。”海盗都哭了:“还是你们挣钱狠啊!”细想一下,多领域怕是都有这文化。
又或许你意志坚定,能够禁得住这种利益,不为所动,闷头科研。但是运气不好,碰到的同僚已经是将功利置于首位,你想的是不与之同流合污,专心搞自己的工作。而他们则认为你才是不合规矩的那个人。留给你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与之为伍,要么像《杀生》中的黄渤一样,被人安上病症,强行杀死。
见过一种有趣的说法,真正可以不问功利、专心科研的恐怕只有富三代。因为二代还没有享尽世俗的欢乐,到了三代,大概可以脱离世俗,一心科研。表面上看,还是说钱,还是说科研是富人的游戏,但仔细思考,应该是教育背景,家庭氛围的比重更大一些。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还是要尊重科研,遵守规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