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如果可以,我希望关于汤兰兰事件,结尾可以备注:“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可惜,故事的真相总是最丑恶的人性。
关于汤兰兰这三个字,如果不是因为网络上突然铺天盖地的新闻,大概许多人都会和我一样,永远不会对10年前的一桩旧案过度关注。
汤兰兰七岁那年,经历了人生的第一场黑暗。刚上小学的年纪,她被自己的亲身父亲强奸,随后是她的爷爷、叔叔、姑父。不仅是亲人,连同自己的老师、邻居都不断加入恶魔的队伍当中。而阻止她求救的却是自己的母亲与奶奶,从此,亲人和家成为了汤兰兰无法摆脱的噩梦。
这样的真相就像影视剧一般不可思议。更可恶的是,一群老男人看着电视的色情片段时,汤兰兰的父亲会提出让自己的女儿陪客人玩玩,一人五十元。这样的事情持续了整整七年,被校园与学校压制住的孩子,就这样苟且地活到了初中。
这样不堪入耳的故事,最终讲出口的却是汤兰兰本人。好在正义不会迟到,涉案的16人得到的自己该有的惩罚。司法机关为汤兰兰改名换姓,帮助她重新开始生活,终于一切走上正轨。可是,谁又能想到10年后刑满释放的汤兰兰母亲,极力否认当年的事实,亲手把这段历史重新揭开,再一次打破了汤兰兰的好不容易平静的生活。
一时之间,各种关于汤兰兰案件存疑的文章,重新把汤兰兰推到了众人眼前。
02
比起那个狠心的母亲,那些为了爆点,答应汤兰兰母亲,欣然合作的媒体更可怕。
一则任谁都明白会引爆舆论的热点新闻,带来了一个又一个10万+,却让他们丢了职业底线、职业道德。
起初帮着汤兰兰母亲,引爆舆论的新闻媒体,哪一个不是被新闻内容的吸引,又有哪一个曾考虑过自己的一篇文章会给当事人带来怎样可怕的影响。无论故事的真相是怎样,有一点可以肯定,利用工作的特殊属性,越过司法寻找当事人,已经违背了媒体人的职业道德,或者说,他们的职业底线到底在哪里?
信息共享的时代里,一夜成名变得容易许多。为了所谓的关注度、快速变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为了博眼球而放弃底线。物质与财富的吸引力让大家忘记了什么是原则,分不清是非。那些阴暗、可怕、匪夷所思的故事,变成了一夜成名的捷径。
汤兰兰的经历原本就是一则恐怖故事,无论是黑暗的童年,还是没有真心的亲情,除了满满的负能量,其他什么也有没有。“寻找汤兰兰”,看起来只是别人的故事,可这一动作本身一样只能让人看到人性的丑恶。那些打着寻求真相的旗号,肆意揭露别人伤疤的“好心人”,实在很难被圈粉。别有用心的好心最可怕。
03
很庆幸,这一次,大多数网友并没有打破砂锅问到底。比起真相,大家不约而同的将目光看向了事件发酵者澎湃新闻。也许,这件事会因为网民的发声,快速收场。只是静下来想想,有多少人,曾经自以为是的帮助别人,以别人的隐私娱乐大众。
没有原则的人,也许会成名,但一定不会成功。不择手段的人,也许富可敌国,却始终不会收获尊重。
总是有人自以为是的帮助别人,却从不关心当事人是否需要帮助。总是有人为了一己私利,无所顾忌不择手段。底线和原则有时候根本敌不过金钱和人气。
我们感叹社会冷漠,却拒绝承认自己也是冷漠的一部分;我们厌恶丑恶的人性,却总是帮自己的错误寻找借口。太多人不明白规矩是为了规范自己的行为,太多人不理解原则是为了避免自己误入歧途。
成为一个职场人之前,首先需要做一个合格的人。道德、法律、职业素养,不是财富积累完成后的进阶标准,而是为人之初的基本要求。没有底线的成功,永远不会被人赞叹、让人崇敬。
04
得与失从来都不是工资条上的数字、微博关注的粉丝数量。也许昧着良心可以快速实现你的物质追求,但对得起良心才能让你终生富有。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从来都不可能分开,即便眼下忙着积累财富,日后也一定需要满足精神需求。既然迟早都要规范自己,为什么不在懂事开始学会明辨是非?做一个有底线的人,永远比阅读10万+更值得骄傲!
无论哪个行业、什么岗位,工作总会带给你别人没有的便利,如何正确的利用这些便利,做更多有用的事,对每个职场人来说都是挑战。是非对错总在一念之间。我们总说,只要不触及自己的底线,大多数事情都可以宽容接受。一样的道理,当你的选择涉及别人,也要想想自己的决定是否违背了别人的原则,触及别人的底线。
汤兰兰的故事不会是最后一次人性的挑战,未来,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有良心的人,做对得起良心的事。
想了解更多的职业攻略,请关注E职一课
带你游戏化养职业
赢在规划,获得开挂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