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每逢端午,奶奶都会用各种单色线给我合成一支五色绳戴在手腕上,那时候不知道这有什么意义,只记得每到端午时各家各户的孩子们手上都会有,有时候我们还会互相攀比谁的好看,并且自以为是的骄傲一番。
记得端午当天,早上所有人都要起的早早的,在太阳还没升起露珠未干之前,到河堤的柳林里折下几支好的柳枝拿来插在各个门框上面,顿时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所谓的“好”就是奶奶的叮嘱话:“绿绿的,长长的、、、”。北方的柳不比南方柳柔软可以“垂”下来,所以南方的柳也叫“垂柳”咯。
正午时分,太阳当空,我最开心的一刻来了,期待好多天的甜酒罐掀开盖子,浓浓的香味、甜甜的、凉凉的,解渴又解暑,只喝一小碗,整个夏天都不再热了……当然,更少不了爷爷头天专程去集市采购回来的各种“美食”。
老家有谚语说,端午过早中秋过晚。下午来临,一个愉快、温暖、其乐融融、味道浓浓的端午算是基本过完了。
五年级读一半被父亲接往城里求学,也就结束了在奶奶身边的生活,算起来,记忆中如此温馨的端午画面距今少也十有六载了,可仍然记忆犹新,恍如昨日,那么深,那么近……
现代文明让一座座村庄消失在了人们的记忆中,小时候每逢年过节那种浓浓的味道已无处可寻。手机、电脑、飞速的信息、万能的互联网,层出不穷的新玩意取代了简单、淳朴、美好的情意,如果说这是物质生活的进步,不如说是“情”字的退步。如今,再好吃的甜酒都吃不出童年的味道,再怎么昂贵也比不上记忆中奶奶亲手酿制更有价值。
又逢一年端午时,而那些远去的,不仅仅是那样的端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