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姑娘看阅读理解题解题思维视频时,老师提到要通过文字,领悟人物的思想品质。
要领悟,就必须多读,不懂的时候反复读。这时,想起小时候自己的一个学习片段。
记得是四五年级时,语文老师在讲解一篇课文时提问:“这一段话说明了什么?”随后,貌似“随机”点名了一位男同学。
男同学站起来,挠挠后脑勺,脸憋得通红。老师静待了一分钟:“不知道的话,你认真读一篇就能有所体会了,读一遍吧!”
同学捧着书,大声念了一遍,教室静得能听见他粗重的呼吸,可是,还是没有答案。
老师放下课本,眉头紧锁,盯着同学看,好像答案在他脸上一样。他压住性子,挥挥手:“再读一遍,再读一遍……”
同学解脱似的快马加鞭又读了一遍,然后低着头一声不吭。老师的脸微微有些发红,有些同学吓得大气不敢出,有些同学抿住嘴偷笑……
老师提高音量:“还是不懂?”
同学摇摇头,额头上沁出了密密麻麻的汗珠,身子有些发抖,手上的书窸窸窣窣地作响。
老师一看他的样子,叹了一口气:“那你再读一遍吧……”
同学这次读得很慢,声音很小声,磕磕绊绊,好不容易读完了。
大家期待地望着他,同桌也开始着急,老师耐住性子问:“怎么样,领悟出来了吗?”
同学茫然地摇摇头。
“你读了三遍,就没有一点感受?身体上,心理上就没有一点变化?”
“老师有,有变化!”同学迫不及待地回应道。
老师松了一口气:“️有什么变化?”
同学道:“老师,我口渴!”
同学一听,轰然大笑,老师气得两眼发绿:“出去,站到教室外面去!”
姑娘听完,也笑得前仰后合……
我告诉她,读书,一定要静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