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的书是《象与骑象人》,今天读到作者对佛陀的不同认识,而这也正是我思考多日而不得解的问题。
作者说:有一次去听情绪研究大师罗伯特·所罗门(Robert Solomon)的演讲,所罗门在演讲中直接质疑“无执”这种哲理,认为这根本就是侮辱人性。希腊及罗马时代哲学家所主张的内省与淡漠,以及佛陀所提出的冷静淡然、不费力追求的人生态度,基本上都是为了避开激情,但是没有激情的人生根本不是人过的生活。没错,执著会带给我们痛苦,但是执著也带给我们人生最大的幸福,而且人生每一个变化(这些哲学家所极力避免者)都有其价值。
所罗门说的对不对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思考这个问题。
既然生而为人,便有人的“道”要守。如果说还有“道”一说,便又进入了“我执”之中去了。佛陀说,万物皆空,如果说我们还存在一个“空”的概念和具象,那早已经不是空了。
要俗世中你我去“我执”,便是违背人性。
之前在读一本关于幸福的心理学的书籍时《被讨厌的勇气》,哲人说,人类所有的烦恼均来自于人际关系。
所以,佛家弟子为了宁心静气,选择离开亲人朋友,远离纷扰的人际关系;为了断绝七情六欲,每日吃斋打坐念佛净化心灵。他们的极乐世界便是精神支撑,故清心寡欲、修养身心,向内探索、修为精进就是他们的追求和快乐。难道这便不是"我执”了吗?
那如你我这般在这滚滚红尘之中摸爬滚打之人,虽没有慧根,却也希望此生得一寸智慧,窥一丝真理。那你我这样的俗人便活该经受人生的折磨吗?如果不是,那么俗世之中的你我,依然如此努力地学习、探索、提升自我,到底是为什么?功名利禄还是内心喜悦、离苦得乐?如果是功名利禄也还好,如果说是内心喜悦又显得有点虚伪了。说来说去,还是向外求和内探索的事。
最近亲戚家里频出状况,深感人生之无常,感叹人生之多艰。作为一个见证人,我曾因为自己的无能无力而自责不已,也因对方的艰难而感同身受,煎熬不已。可是转念一想,谁不是历尽千辛万苦才能走到今天。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值得尊重和敬佩,不该是同情和怜悯。
我常常想,我们一抬手便可令“蚂蚁”的命运改写,到底有没有可以决定我们生死存亡的神秘力量。所以人生短短几十载,比起猫狗来说我们长寿,比起大树乌龟来说我们短命。
这个地球上没有你我才是常规状态。因此,我们终归是空,是无。那才是真的空和无。
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走一遭,便要让造物主赐予我们五官五感充分感受起来,为何我断情断欲?断的时间那么长,还在乎这几十年吗?不是说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循道而为吗?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带着五官带着情绪,那便好好感受。
感到痛苦了,内耗了,压力大了,受不了了,就想办法去调节、转变、修正。人,终归还是健忘的动物,没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也没有什么痛苦是可以持续不断了。
《道德经》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即便今天的我伤痕累累 ,不影响明天的我春风得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