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世界太喧嚣,真实太稀少。每天的学习、交谈、行动中总有一些新的东西“冲击”我们的认知,我们会为此而惊呼:原来是这样啊!
经常洗澡这件事在现代人看来是再正常不过了,有的人甚至一天要洗好几次。香水这个东西,也是俊男美女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之物。可这两件事物的联系可远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中世纪欧洲人不喜欢洗澡这件事,对香水的流行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中世纪的时候,欧洲人对洗澡可是畏之如虎的,他们认为洗去身上的污垢后更容易得病,早期时,人们也还没意识到细菌的存在,不知道身上的污垢里有很多细菌,人类发现细菌的存在不是很久以前的事,那之前的医生给病人做手术前是不会特意洗手的,因此死于细菌感染的病人的比例特别高。当然,病人们也不会意识到自己病情的恶化原因是来自医生手上的细菌。后来人们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外科手术的成功率也提升了一大步。由此可见,好多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创新点其实特别平常,现在我们身边的类似的创新点肯定也有很多,就看咱们能不能灵光乍现了。
话说回来,其实欧洲人也并非一直不喜欢洗澡,古希腊人对洗澡就很重视,他们会先脱光衣服练出一身汗,然后大家一起去洗个澡,不过在时间上类似于现代人的冲凉,比较快就搞定了。而古罗马人对洗澡这事就只能用热衷来形容了,他们的澡堂子里甚至有图书馆,棋牌室,商铺等等。对一个古罗马人来说,在温泉里一泡就是一天那是常有的事。我们中国人逢人就爱问“您吃了吗”,而对于古罗马人来说,他们寒暄的话却是“你洗澡了吗,在哪儿洗的啊”。到了中世纪,事情就变了,尤其是基督教对不清洁自己身体的推崇,身上长满了虱子的人,在临终时反倒会受到人们的赞许,有的极端的基督徒为了得到这种荣誉甚至发誓一生连脸都不洗(背着人洗了估计也没人知居然s吧)。
后来,蒙古人异军突起,征服了整个东亚,横扫了一遍整个欧洲大陆,也给欧洲带去了黑死病,大量的人口死亡给人们带来了恐惧,一些精英们认为,洗澡会使身体的毛孔张开,病菌便会趁虚而入,导致身体得病,甚至有的贵族连平时喝水漱口都是用葡萄酒水之类,直到现在,欧洲人也还是对酒水情有独钟,各种啤酒节层出不穷。
大航海时代的时候,欧洲人开始了全球扩张,所到之处,也都被当地人评头论足,说他们身上的异味太重。他们自己却早已习以为常,就像久入花室而不觉芳香。不过,要是身上实在是太难受的话,那怎么办呢?他们也有办法,但都是一些在我们看来比较奇葩的办法,譬如,他们会脱光衣服站到阳台或门口,让风吹一吹自己的身体,或者直接就用刷子或干毛巾擦一擦瘙痒难受的地方,那这样做完之后,难受劲是暂且过去了,可身上的味道还是有,自己闻习惯了,别人不一定爱闻,面子有时候还是得要,中世纪欧洲人还是有办法,他们将香油香料,放在兜里,挂在身上,这不就可以掩盖身上的异味了吗。有了蒸馏技术之后,香水又迅速成为潮流,由于需求量大,他们还大量的从中国与印度贸易过香料。当然了,买来的香料还用于烹饪食物。
可这是整个欧洲人的事情,为什么单单法国成了香水之国呢?因为法国的一些地区特别适合香料植物的生长,天然有了优势,再加上,法国王室对香水特别热衷,之后的商业文明的到来还催生了一批香水企业,像爱马仕,香奈儿,经过时间力量的累积,才有了今天蜚声世界的法国香水之国的形象。
香水在欧洲的文艺作品里也是有的,有一部小说就叫香水,主人公是一个嗅觉敏锐的小男孩,他有机会得以在一个香水铺当学徒,他很有天赋,进步很快,可他慢慢对香水着了魔,他打听到用少女有体香的身体提炼出的香水会是世间最香的香水,之后他开始一个接一个的杀害女人,用他们的皮肤制造出了一罐有魔力的香水,很快,他就因杀人罪被逮捕并要被判处死刑,行刑时,他打开那罐香水蛊惑了刽子手,免于死在刽子手的刀下,不过香水的香味也吸引了围观的人群,使所有人都着了魔,大家蜂拥而上,将这个小男孩活生生给吃了。这是很血腥的一个故事,不过也说明了欧洲人对香水的狂热。
关于洗澡,还流行一些段子,例如,拿破仑在赢得一场战役后,回程途中,就派人通知自己的情人说“你这段时间可千万别洗澡啊”,那意思就是,我回来是要跟你亲热的,你一洗澡身上那特殊的味道就没有了。
那后来洗澡怎么变回成一件正常的事的呢?其实中世纪也并不是每个人都不洗澡,不接触水,只是这部分相对较少,频率也低,后来有的人开始吹嘘,说水有治疗疾病的效果,也确实有被水治好的例子,当然了,没有人能证明是水治好的。慢慢的,经常用水清洁身体和泡温泉,泡海水又成了时髦,开始流行开来。一些贵族甚至国王也到海边去泡海水,希望能治疗自己身上的病痛,据说,国王们下水时,海边还聚集了好多老百姓来参观。有的人可能就是好奇,想看看国王会不会因为做了这样一件被大家视为洪水猛兽的事而血溅当场,还有的人估计就是想看一看国王不穿衣服的样子吧。后来,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调整了对洗澡的看法,如此一来,商人们和医生就坐不住了,这个行业简直就是那个时代的风口啊,有了商人们的“加持”,用水的时尚如星火燎原。
时间到了19世纪中叶,欧洲人终于基本上为那个持续了千年的,厌恶洗澡的时代画上了一个句号。可是为什么我们会惊叹于这样的事实呢?因为它与我们对欧洲和欧洲人的直觉认知,完全是南辕北辙的,我们从历史课本上,从电影小说里,从很多其它渠道了解到的欧洲都是正常的,或者叫符合我们想象的,可是任何一个文明,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多个侧面,我们今天也只是从其中一个角度来看它而已,在那个时期里其它地方的人也不见的要爱干净到哪儿去。泱泱中华史上肯定也有类似的事情,只是咱们记录历史的习惯跟西方不太一样,只需粗略回想,便不难发现咱们写历史的角度相对比较单一,整个中华史几乎就是一部帝王史,一部统治阶级史。大事小事,好事坏事都是围绕皇权来的。老百姓的生活琐事,很少有读书人愿意花那时间跟精力去记录,慢慢的,就根本没有那个意识了。即使县志,小说是专门记录老百姓的小事的也不会记录到事无巨细,特别是那些还被大家公认为不太光彩的事,就更是很少被记录,记录了也很少被保存,所以即使古代中国也有过对洗澡的抗拒,我们也很难得知。
我们现在这个世界上也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像印度,非洲一些地方,他们对脏乱差的环境虽然也不太乐意接受,但还不那么的急切想要去诉求,去整治,从今天这个角度去看的话,是不是就可以稍微理解一些了呢,毕竟和人类历史比起来,人类爱干净这事也才没几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