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鸭子
人们喜欢读 《松树的风格》 《红梅赞》 《白杨礼赞》,因为那些赞歌用松树、红梅、白杨来象征我们的革命前辈,赞颂他们在对敌斗争中坚韧不拔、高风亮节的情操。读后发人深思,催人向上。
我受前人的启发,也想写个什么赞。一翻资料,发现该赞的都赞过了。正当我冥思苦想的时候,1986年第一期 《文萃》 上的一篇短文使我茅塞顿开。该文题目是不要亏待鸭子”。大意是鸭蛋比鸡蛋大,营养也更丰富,但鸭子受到的待遇却远差于鸡。鸡下一个蛋后,往往大叫:“个个大,个个大!”于是人们便给它一把米或谷;鸭子下蛋后却总是默不作声,于是人们拿着竹竿 赶它下水,期待它来日再下一个大蛋。俗话说:“读书人谈书,杀猪人谈猪。”我想,该文作者是否受到了亏待以致借题发挥为自己鸣不平呢?不过,我这个猜想可能是低风格的,因为作者可能是为别人鸣一点不平,劝诫人们实事求是地作点总结,也可能是想启发人们更细致一些,不要亏待了那些埋头苦干,不爱颂功的同志呢?
我没有沿着怎样领会该文作者意图的道路思考下去,而是对鸭子的种种表现想了一番。结果竟令我对鸭子肃然起敬,决心为它写点赞词。我这一说,人们可能会发笑,然而,我是诚心诚意的。
鸭子其貌不扬,个子比鸡矮得多,整个身躯横斜地压在两条粗短的腿上,走起路来,一摇一摆,似乎时时有倾倒的危险;其叫声,一律“鸭低音”,简单噪耳;其羽毛毫无耀人眼目的因素。总之,鸭子丑,不会也无能唱高调,小孩喜爱幼小鸭子,但不可能有人把成年鸭子当宠物的。但是,鸭子外貌的不雅,丝毫掩盖不了它的内在美!
鸭子大多野外捕食,吃的是天然食品,鸭子下的蛋个大、营养丰富,可以加工成盐蛋、皮蛋等;鸭肉如果加工得好,也是一种美味佳肴,近来有人将鸭脖、鸭掌、鸭爪等分开加工制成点心,成为年轻人所好。据老中医说,如果遇上生疮长疖、伤寒初愈,炖只老鸭,吃了可以清热去火,是大有补益的。鸭绒是上好的御寒材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高,鸭绒被子的价格虽成倍增长,然总是供不应求。鸭子对于人类的贡献可谓大矣!
鸭子奋斗并快乐着。它们常遨游在江河湖面上,相互嬉戏,悠闲自得;有时,或朔江而上、或漂流而下,集体发出“嘎嘎”的欢叫,与河边洗衣女“咚咚”的棒槌声组成一支动人心弦的歌曲;有时觅食,迅速潜入水底,良久杳无身影;它们离岸下水,如离弦之箭,如千帆竞发。寒冬腊月,驱其下水,鸭子总是争先恐后,无所畏惧。它们遵从主人竹竿的指挥,东奔西走,捕食天涯,连续奋斗,如有贡献,从不矜功自夸。
记得小时候我家养的鸭子,每天自觉地沿原路线早出晚归,从不走错门。一次河中涨水,鸭子一夜未归。母亲到河边呼唤,不见踪影,母亲以为它们被水冲走了,很是伤心。谁知第二天傍晚,几只鸭子又鱼贯而入进了家门,还不时地发出“鸭低音”,好像在说:“我们回家了!”母亲为“家庭成员”的失而复得抺起了眼泪,“鸭伢子,昨天晚上你们谁在哪里喲!”破例地在鸭食中加了一把谷。
在一大群鸭貌相差无几的鸭子中,要辨认出自家的鸭子是非常困难的,但只要主人向鸭群发出“哩——哩哩哩”的呼唤声,自家的鸭子便立刻离开鸭集体,寻声来到主人身边。
鸭子对主人的依恋与忠诚,丝毫不逊于宠物狗。我小时候不愿吃鸭子,是因为对鸭子有感情;后来敢吃了,又嫌鸭子骨头多,肉少。原来鸭子很少积蓄。它也有“春蚕到死丝方尽,留赠他人御风寒”的品质啊!
鸡上了十二生肖,鸭子却没有,有点不公平!由此想到:我们在人生中,若是遇到某些不公正的对待时,想想鸭子也应释然了!
1986年1月“2017年1月1 日修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