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生物中心主义》——(美)罗伯特.兰札/鲍勃.伯曼

《生物中心主义》——(美)罗伯特.兰札/鲍勃.伯曼

作者: zhulinJuly | 来源:发表于2018-06-03 21:25 被阅读0次

总体感受:

1.每次读的时候很爽,读完整个人都不好了。

2.但是我还是强烈认为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

这本书我读了很久很久。

真的很久。书上的第一次笔记是2015年3月,当时读到一半放下了;第二次开始读是2018年5月10号,读了三天放下了;5月底再次拿起它,用了一个星期终于在5月最后一天读完了。

这种感觉有点像吃火锅——吃得时候酣畅淋漓,大声呼爽,吃完面对牙疼起痘喉咙痛种种上火症状愁眉苦脸。可是即便如此,心中却一直惦念着什么时候开始下一顿。

所以同样,和吃火锅一样,阅读此书也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

我觉得“乐趣”一词不足以形容我的感受,那更是一种对整个感官的冲击。就好像吃蟹黄时,一口下去我不得不捂着嘴吧,除了发出“天啊”“,哦!”的感慨,实在没办法说其他的话或者吃其他的东西,那一刻大脑所有的神经突都在忙于处理那种美味带来的冲击,来不及处理其他任何的信息。

读这本书也是。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读的很慢——阅读的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对身体和思想冲击太大。。消耗了太多的脑细胞,以至于我不得不时不时的暂停阅读,缓一缓劲。

原因:

我自己分析了一下读这本书有这样感受的原因。

1.虽然标榜“门外汉都能读懂的世界科学名著”,但一些科学理论真的挺难懂。

自认为作为一名理科生,我具有基本的理科知识,可是面对这一大堆的“弦理论““量子力学”“光的波粒二象性““引力场”“测不准原理”“熵”这类名词时,我还是很懵。所以对“科学”不是很有兴趣的同学就不要读这一本书了。

2.     翻译拗口

一边读一边在书里打了无数个问号。真的很拗口。。

比如开篇“本书提出,经过数十亿年无生命的物质过程之后,并非迟来的和次要结果的生命与意识,绝对是我们理解宇宙的基础。(P1)”——这“并非迟来的和次要结果的”当真不是用翻译软件翻的吗?

还有这句 “除非一个人因为精通和重复而赢得(三公纸牌)点数,以意识为基础的宇宙跟它的替代品相比,看上去肯定不是牵强的(P75)”——以我的语文水平,我只能说这句话核心是“宇宙肯定不是牵强的”——但我完全不理解这句话要表达什么意思;

还有:“但是,为了把空间和时间复归原位,以此使我们动物和人类凭直觉意识到我们自己而抛弃爱因斯坦,是没有必要的。(P100)”。。。。我。。。。真的尽力了。。。

3. 最关键的是书本身要阐述的内容是很难描述的。

所谓“道可道非常道”。语言本身就是一套对立的体系,要用一个对立的系统去描述一个一体性不存在对立性的东西,无论怎样都会给人以“不够全面”的感觉。。

电影《降临》其实正是讲述了这样的场景——影片中外星人的语言体系是非线性的,而是全局性的。女主在研究外星生物的语言时,开始她试图以人类的语言体系去理解外星语,是很难理解透彻的。后期女主不知不觉中转变了自己整个思维方式,也突破了时间的局限具有了“预知”能力。

那么到底书中讲了些什么?

厚厚的一本其实归根结底是很简单的一句话——“意识创造真实”。再多一句的话,就是“时间、空间只是我们(动物)的理解工具而非真实存在。”——这是“解释一切“的真理。

是不是很震撼?是不是需要暂停一下缓缓?特别是接受了半辈子“唯物主义”教育洗脑的我们忽然有一天被人告知,物质都是“唯心”造出来的,是不是很像一个天大的笑话?曾经被我们嘲笑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忽然成了“真实”。。。一脸懵。。。

想想其实真的挺好玩的。科学界一直都在试图寻找一种“存在一种可以把所有自然规律都以一个单一的、优美的数学模型表示出来的'终极理论'。也许简洁到在一件T恤衫上就能打印出来。”(霍金语)。但是如果本书得出的这样一个如此简单的理论就完全可以解释一切,你会相信吗?科学界会接受吗?

其实相不相信都没关系。人生就是体验。本书中的话即“所谓的“真实”其实就是体验”。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如何去体验。

我从小就很痴迷《福尔摩斯探案集》,到后来又对美剧《House医生》《Lie to me》情有独钟,后来我看到福尔摩斯这句名言时——“当你排除了所有的不可能时,无论剩下来的是什么,无论有多么不可能,都是真相”,我才明白我所痴迷的是这种探索方法——排除所有不可能,留下的就是真相。可是真的可能排除“所有”不可能吗?“所有”本身难道不是一个无穷吗?

这一条探究“真相”的路,可以看成是A(起)点到“真相“的迷宫,有两种达成途径:第一种就是福尔摩斯说的“排除所有不可能”,即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排除所有走不通的,最后一条能够走通的,它通往的就是真相;还有一种方法是,先“盲目”的相信别人告诉我的那个终点是正确的,然后从这个终点往回走,如果能够走到A(起)点,那么也验证了这个“终点”确实是正确的。但是选择后一种方法需要很大的勇气,需要对别人结论的全然信任。而选择前一种,“排除所有走不通的路”本身就是一个不可能达成的事情。

还可以用一个很通俗的故事来解释:

我们常常用“盲人摸象”这个成语来形容看问题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在未知道摸的是什么时,每个人说法当然都只可能指向某一个局部。但是反过来想一下,如果我们已知摸的是大象,再去看每个盲人的说法时,是不是他们都是对的呢?

所以不管是科学,或者西方宗教或者东方宗教,或者生物中心主义,或者其他什么理论,这些理论叫什么名字不重要。当站在那个“终点”去俯视这些理论,其实每一种说法都没有错。而如果是站在这些理论中去探究这些理论的正确与否则完全没有任何意义。这道理早在中国古代就已经有诗歌阐述的很清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身在山中时彼此争论看到的到底是岭还是峰,完全没有意义;唯有跳出这些山,站在更高处才会明白为何有人看到岭有人看到的是峰。那时也就明白其实根本无需争论。

所以本书会有这样的言论——

P74)科学不过是在它的基本层面上妄加解释宇宙;

(P82)纯然的观察时,一切不会以观察者的思维判断而改变。而是以其本来之面目出现。即实然。(这与克里希那穆提的言论不谋而合)

(P85)人类是天生的唯物主义者,根深蒂固的被设计成按线性方式思维。

最后的总结:

对于我而言,看书的乐趣就在于体验。

譬如这本书,我愿意先不加辩驳的接受书中的结论,然后从这个结论为基础倒回去看这个结论在物质世界中的运用,这是个非常有趣过程。

同样将这一结论扩展运用到其他方面,譬如科幻电影,譬如科幻小说,或者其他文学作品,我发现站在这个结论的基础上时,对科幻电影科幻小说会有一些新的认知。。

这样的体验让我觉得很快乐,就够了。

附:

一直以来被我信奉为“最不可辨驳的”经典科学对基本问题的解答

说句实话,我看完觉得很好笑~~~一起乐呵乐呵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物中心主义》——(美)罗伯特.兰札/鲍勃.伯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hdssftx.html